王倩倩 方濤
摘 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也為加強基層社區治理指明了方向,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離不開社區治理的現代化,作為與人民群眾聯系較為密切的縣域基層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末梢環節。從加強社區黨建、提高社區基礎設施硬件水平、革新社區治理理念等出發,是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社區治理;現代化;理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在以“縣域”為重點的社會治理體系中,縣在政策研究制定、治理體系創新、力量整合調配等方面發揮主導性作用。社區治理作為社會治理的基礎工程,是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方面都體現著基層治理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一、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豐富內涵
隨著進入新時代,基層社區治理不斷發展,有著豐富的內涵,主要體現為:在黨的領導下構建多元協同的共治機制,實現治理目標人本化、治理體系科學化、治理方式法制化、治理手段智能化等具體任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治理目標?!叭吮净笔腔鶎由鐓^治理的最終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基層治理的進程中,培育新的組織結構,搭建好政府、市民、社會的組織紐帶;構建新型關系,讓社會組織等“第三部門”成為廣大市民的“形象代言人”,推動市民與政府平等協商、互幫互促,著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治理主體?;鶎由鐓^治理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以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鶎狱h委和政府在社區治理中核心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和引領能力的全面提升至關重要。統籌推進上下聯動,構建互聯互動的區域化組織體系;立足滿足群眾需求,構建便民利民的精細化服務體系;探索做實網格黨建,構建全面覆蓋的網格化治理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居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在基層社區治理方面取得新成效。
3.治理方法。治理方法具體包括治理體系的科學化、治理方式的法制化、治理手段的智能化等。為保證基層社區治理的科學化,一方面要加強基層保障基礎,構建堅強有力的科學化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工作支持和資源保障,強化基層社區黨組織“堡壘”聚合功能。優化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程。
治理方式的法制化貫穿基層社區治理的整個過程,主要體現在法定職責、法律授權、權力監督等方面。明晰基層社區法治建設的“權力清單”,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的職責權限要求,充分履行法定職責與義務,在國家法律授權的范圍內行使公共權力;權力監督是基層社區自治權力約束的重要方式,突出表現為群眾、社會對社區公共服務及管理權力的全程監督、細節監督;完善社區自治法治保障體系,開創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新局面。
二、當前基層社區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基層治理的重心正逐步向下轉移,基層社區治理也趨于現代化,但依舊存在著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人力物力不足?;鶎由鐓^工作人員的工資和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僅有少數的基層社區有其他經濟來源。很多基層社區受財政限制,人員編制非常有限,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當地政府下撥的資金勉強維持日常運轉,建設資金投入與缺口大的問題較為嚴重。人力偏少物力偏弱致使基層社區治理難以順利推進,很多先進的做法難以實現推廣。
2.社會組織作用不大。社會組織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力量,是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形式。在基層治理的進程中,培育好政府、市民、社會的組織紐帶關系,讓社會組織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很大一部分基層社區對綠色環保、人文關懷等社會組織的接受程度不高,致使社會組織的作用得不到正常發揮。
3.居民自治開展不夠。在我國,實踐探索多年的居民自治是一個很好的民主實現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基層社區治理中,由于相應的機制沒有建立健全,居民自治實現的政策、資金、物資等資源支持不到位;人員管理規范化欠缺、目標管理體系缺失、系統化發展缺位等原因導致居民自治的組織管理體系不健全;居民自治參與度不高,居民的意識和素質還有待提高。這些原因都使得居民自治不能有序有效開展,也使得基層自治組織在現實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三、探索縣域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社會問題的復雜性、多變性和突發性,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智慧,要求我們必須加快構建基層社區治理新格局,積極探索出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
1.堅持以社區黨建為核心引領。構建和諧社會,重心在基層,基礎在社區,關鍵在黨建。近年來,社區黨委在開展城市管理服務、凝聚居民群眾、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黨群服務中心也成為社區服務中心的重要陣地。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強化街道、社區、網格三級服務,在辦事處、社區分別建立集群眾訴求服務、治安防控、便民服務、應急指揮為一體的信息化社會治理服務平臺,全覆蓋收集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社會工作者也在黨委領導下,積極轉變服務思路與內容,努力探索以中心為平臺的黨群聯動新模式,共同為基層社區治理貢獻力量。
2.加強基層社區硬件、軟件建設。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的內容很廣泛,既包括硬件提升,如完善社區硬件設施、優化社區環境等,又包括軟件提升,如培育社區精神、開展社區公共文化活動等。
首先要用好科技支撐,以“互聯網+治理”打通政府之間、部門之間、各社區之間、社區與民眾之間的壁壘,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借力互聯網技術,實現黨建、綜治、便民服務、公眾參與等信息及時共享、一網通辦;也可利用網格化管理為載體,打通信息采集、事件處置、大數據研判等基層工作環節,提升基層社區治理的有效性。
其次還應積極培育社區精神,一是要培育“公民”精神,著重培養居民的權利意識、民主意識、公共意識、責任意識,在黨的領導下指導社區認真落實居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會、居務公開等各項制度,引領群眾積極關心、參與社區公共事務,鼓勵居民向開放型、多樣化的生活方式轉變,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和公共精神。二是要培育道德精神,各黨組織立足社區特點,緊扣居民實際,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重點,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規范居民群眾的言行,努力形成誠信、文明、和諧、向上的社區風氣。
3.提升基層社區治理的理念水平。打造基層社區治理新格局,推進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就需要聚焦思想解放,強化理念轉變。創新基層社區治理,需要大家凝聚共識,認清角色定位,避免社區工作者熱火朝天、群眾冷眼旁觀的工作格局,防止脫離群眾唱“獨角戲”的工作方式,擯棄傳統由上而下單向度的管理思維,在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同時還要摒棄區域限制的思維,立足各社區實際,運用有效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打破時空限制,提升基層社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基層社區要主動利用這一契機,從找準服務群眾為切入點,積極引導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為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可持續機制奠定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提高服務人員的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其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創新工作理念,結合界首市“進訪惠聚”大走訪,開展領導干部“四下基層”“四門四訪”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難事不出市”。
此外,要注意提高廣大居民群眾參與基層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構建社區、黨委、群眾和社會組織的良性合作,共同推進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進程。
總之,基層社區治理的現代化是一個系統的、動態的過程,需要黨委、政府及社會的廣泛參與。我們深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夠有效破解新時期基層治理系列難題,實現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從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白皮書)
[2]李良進.城市社區治理現代化四維透視:邏輯、內涵、路徑及保障[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期
[3]郁建興.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J].半月談,2019年第21期(來自網絡)
[4]石發勇、吳鵬森.公民性與基層治理:基于兩個上海社區的定量研究[J].中國城市研究,2013年00期
[5]盧斌.城市基層治理“橫向+縱向”的宜昌實踐[J].國家治理周刊,2019年8月(來自網絡)
[6]馬濤.基層社區治理需注入法治化動能.人民論壇網,2018年5月(來自網絡)
[7]程慧棟.以智慧手段推進現代基層社會治理——關于“智慧社區”的解讀與探索[J].學習月刊,2014年第11期下半月,總第566期
[8]《中國共產黨界首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