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玉
編織區域游戲是深受大班幼兒喜愛的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與創造創新能力,激發幼兒的編織興趣與熱情,放飛幼兒的想象力,張揚幼兒的個性,還可以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與成就感,促進幼兒幸福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尤其重視環境對幼兒的教育作用。教師應為大班幼兒的編織活動構建良好的環境氛圍,激發幼兒對編織游戲活動的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幼兒開展編織游戲活動的內在驅動力量。幼兒只有對編織游戲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參與到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才會更專注、更熱情地進行編織區域游戲。例如,在以“織布”為主題的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紡織機”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讓幼兒自主或與他人合作制作“紡織機”,讓幼兒在一上一下穿梭不止的織布游戲活動中體驗、感悟編織游戲帶來的樂趣。
皮亞杰認為幼兒的智慧起源于幼兒使用的活動材料。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編織材料,比如毛線、竹片、各種各樣的紙(如硬紙、廢舊報紙、各種彩紙)、塑料片等,引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編織區域游戲活動,激發幼兒進行編織區域游戲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比如,教師可以為大班編織區域游戲活動提供裁成條形狀的彩色紙、麻繩、彩繩、毛線、毛根條、玉米皮、稻草等。此外,教師還需為幼兒的編織區域游戲活動提供必要的工具,如,可以提供剪刀、漿糊、皺紋紙、報紙以及勾線筆等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材料。
幼兒的學習依賴于活動材料。在對編織材料的操作、擺弄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時,在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與同伴交流互動、碰撞思想,有效調動其語言交往的積極性。
教師作為大班幼兒編織區域游戲活動的引領者、點撥者與指導者,應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將幼兒當作編織區域游戲活動的主人,在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這離不開教師在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對幼兒的有意觀察、適時介入以及有效干預。
教師要有意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及時了解幼兒是否能自主選擇游戲活動材料,發現幼兒在編織過程中的創新點。比如,在以“我最喜歡的小動物”為主題的編織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大班幼兒在自主選擇游戲活動材料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借助已有的認知與生活經驗進行富有創意的編織活動。有的幼兒用蒲草創新性地編織出鮮活靈動、活潑可愛的小蜻蜓,有的幼兒用塑料編織帶編織出栩栩如生的小鳥、蝴蝶、小鴨、小雞等小動物。當個別幼兒有困惑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幼兒幫助、指導、點撥,引導幼兒利用相關編織材料編織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同時,教師要對幼兒在編織活動中的精彩表現予以夸獎、贊賞、表揚,不斷鼓勵幼兒,引導幼兒突破自我,不斷創造創新。
總之,教師要努力探索大班幼兒編織區域游戲活動開展的有效方式、方法、策略,為幼兒的編織區域游戲構建良好的活動環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熱情,為編織區域游戲活動投放大量、多樣化的活動材料,精心組織編織區域游戲,著力培養大班幼兒的創新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幸福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