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民
摘? 要: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需要學生主動地去閱讀瀏覽文章,深入思考,更需要學生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主觀想法的交流,即互動式教學。增強師生互動交流,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主體,結合多媒體設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習積極性,組織組間交流活動,為學生發言創作機會。本文就這幾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互動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部分,有效的互動對于閱讀教學的效果影響很大。教師在設計互動環節時應當注意時間占比合理分配,盡量貼合學生實際情況,并且循序漸進,在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時要抓住機會,拉近師生關系,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會自主思考,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一直都應該是引導者,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展開教學。對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感興趣的內容,然后依據這些關鍵點展開教學,會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有效開展互動教學。而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注意互動教學環節占整堂課的時間比,合理控制,避免因時間安排不合理,造成學生沒有足夠時間去理解閱讀課本內容的局面。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空余時間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準確把握文章主旨內容,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孔乙己》時,教師先安排學生快速閱讀,根據情節劃分層次,并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每一節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咸亨酒店喝酒的人衣著、所在位置以及方式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掌柜對不同人分別是什么態度,可以看出掌柜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讓學生思考并討論回答小說開頭介紹咸亨酒店及酒店各種人物有什么作用。通過這些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發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此外,在課堂之外,教師可以多與學生交流,發掘學生喜歡什么,從這些角度出發,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組織小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組織小組活動,對于增強師生、生生互動有很大的幫助。小組成員相互交流合作,既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言機會,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還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分配小組成員時應該注意搭配問題,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可以和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分在一組,這樣可以帶動感染不愛發言的學生加入思考和發言的大隊伍;或者成績好的和成績不是很好的學生分配在一個組,盡量實現共同進步。然后再具體的小組任務分配中,教師應當進行科學指導,避免盲目開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十一課《背影》時,首先,讓學生齊讀作者簡介,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朱自清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還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接下里的學習奠定基礎。之后,要求小組合作,找出文章中彰顯父愛的內容,如:父親親自送“我”、為兒子買橘子,遠行回頭等,通過小組合作,帶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引發學生自主思考,主動學習。從這些行為動作中感受一位父親對兒子細致入微的愛。在讀完整篇文章后,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感動的情節,增強生生互動,既可以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讓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所謂“父愛”,揣摩這篇文章的內涵等。
三、借助信息技術,增強師生互動機會
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運用豐富的聲音、幻燈片、視頻等資源輔助閱讀教學的開展,多重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文章內容,不斷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廣度。信息技術的加持使得教學課堂更加有趣,有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與教師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樣對于提高閱讀課堂效率有很大的益處。在這個過程中,豐富的互動元素促使學生深入的去理解閱讀文章,增加課堂有效互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真切的感受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吸引學生進一步閱讀新聞稿。在觀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予以一些適當的解說,幫助學生,引領學生去思考和感悟。教師在利用這些課外資料時要注意恰當和適當,在合適的時間播放合適的內容,避免達不到應有效果,甚至因為資源使用過多,發生喧賓奪主的情況。應用信息技術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枯燥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質。
因此,在互動教學的應用中,教師應該轉變自身觀念,做好引導,合理安排小組合作交流,選擇適當的視頻圖片資源,以達到渲染氣氛的目的,增強課堂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思考的習慣,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楊碧君,曾慶玉.中學互動教學的問題與改進--基于北京15所中學1500余名師生的問卷調查[J].中小學管理,2017,(5).
[2]梁淑琴,秦葆麗.淺議互動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