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政輝
摘 要:“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中新增加的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的宗旨是加強對策略形成過程的體驗,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識”,策略意識的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這個單元的教學,它應該貫穿于我們整個的數學教學過程。 俗話說妙計可以打勝仗,良策則有利于解題,當學生對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運用達到一定水平時,應該把一般的思維升華到計策謀略的境界?;谝陨系恼J識,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對學生解題策略指導的嘗試探索,獲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
關鍵詞:“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學生
一、巧妙設置懸念,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欲望
亞里斯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惫湃嗽疲骸耙墒撬贾迹瑢W之端。”學有所疑,才會學有所思、有所得,才會產生興趣,開成動力??梢娕囵B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創新教育的起點。在教學中,要解放學生的大腦,讓他們敢想,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敢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興趣,以趣生疑。由疑引發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問,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先讓幾位學生隨便列舉一些年份,教師很快說出這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這時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為新知的進一步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注重動手操作,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體驗
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只有通過一些實際社會實踐活動,才具有實際的效果,才使他們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意識。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的成效,這樣一來,不但能使學生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有利于激起創造區域的活躍,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例如: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梯形的紙片,在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學生的剪、割、移、補、拼等操作,從而把梯形轉化為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如: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通過操作,學生運用了多種不同的方法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得來的結論,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通過這樣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得到了培養。
三、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人云:“學無友,則孤陋寡聞?!?未來的社會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而在教學中合作學習能最大限度地促進自己和他人的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符合時代的要求,而且擴大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機會。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能通過相互討論、交流、啟發、幫助、協作,而各抒己見,大膽設想,大膽探索,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廣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如:在按教材中的意途教好了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之后,讓學生討論除了剪拼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還可不可以把它剪拼成其它圖形來推導呢?這樣學生在推導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思想之后再讓他們小組討論,更容易發揮學生們的創新才能。有的學生就想出了可以拼成三角形來推導,有的學生甚至想把它拼成平行四邊形、梯形等,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渠道就寬了。
四、適時創設競境,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激情
將來的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人都應具備很強的競爭意識。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育中有意識地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比如可以經常地評比“最佳小組”,采取單個評比與積分相結合的競爭方法,或者以每課各組輪流推出“小組發言人”、“小組主講人”的形式,在諸如此類的激勵中,基礎好的學生就會感到僅僅提高自己的成績是不夠的,還必須盡力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去解決問題;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認識到小組的成功取決于每個成員的努力,認識到自己對于小組所承擔的責任,壓力能夠變成動力,努力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小組內能夠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經過一段時間持之以恒的訓練,學生的學習目光必然會投向整體、投向長遠,而不僅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問題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五、注重課外實踐,使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舞臺
小學生學習數學既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又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日常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使所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又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發現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分米、毫米”一課后,我讓學生實際測量你喜歡物體的長、寬、高等。有的同學測量樹葉的長、寬,花葉的厚度,硬幣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學競測量耳朵、眼毛的長等等。并能恰當地使用長度單位,進一步加深了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同時使長度單位應用的更加靈活。再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一課后,我讓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再測量一下一塊地磚的長和寬,最后算一算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拓寬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去,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教學要以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為目標,著眼于遠處,著手于近處,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具體落實到數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持之以恒,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