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東靜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以及正確的法治理念認知,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應該緊密聯系在一起,二者之間不應該出現脫節的現象。因此,以生活化教學法為引導,深化道德與法治課程,提升教學質量。本文立足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課堂教學
引言: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貪玩、好動成為了該階段學生的主要特點。因此,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發揮引導作用,使得學生自覺、自律、自強地參與到教學中。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特點
1.學習時空具有開放性特點
道德與法治實現生活化的主要教學場所不僅是教室,還能夠為課堂準備環節收集的各類資料基本來源于學校方面、家庭方面、社區、家鄉方面等其他場所,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有效學習到關于道德與法治課程方面的各類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同樣會學到。隨著廣大學生深入了解現實生活情況,對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和相關先輩事跡等存在一定的認識,實現學習時空由課堂內部不斷延伸到校外范圍,由過去方式不斷延伸到過去方式和未來方式,真正推動學習時空實現開放化發展,確保廣大小學生對未來發展具有積極的展望。
2.教學內容具有生活化特點
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課堂教學較為枯燥,老師只是單純地把課本上的各類道德知識傳輸給學生。在目前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的課堂素材主要來源于生活,主要從豐富的自然界環境、學校方面和各類社會資源以及當今媒體網絡平臺等,深入挖掘教學基本素材,對過去傳統的教學基本素材開展補充開發和深入拓展,高度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內心情感訴求。同時,教學知識主要來源于日常實踐,日常實踐檢驗真理,確保教學內容避免出現脫離學生日常生活的情況。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1.現場深入體驗,真實有效感受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如果簡單依靠課堂理論教學環節是不可行的,日常生活里面的各類切實體驗能夠有效幫助小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德育工作產生的力量,因此,不能完全脫離思想道德的生活。教師在開展課堂理論教學工作之后,能夠有效結合各方面理論知識,積極組織學生采取社會實踐的基本方式開展豐富的生活實踐。廣大教師能夠合理組織學生到實際現場,真正體驗平時所關注的各類問題。利用這樣的合理方式,有效幫助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要求學生在實際過程中開展適當的生活實踐,實現對于思想道德與法治理論方面的知識實施系統的連接,積極幫助學生全面深刻地理解相關信息,促進學生在教學工作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及時準確地提高基礎認知能力,不斷豐富學習過程體驗。
2.加強生活實踐體驗,培養知行合一的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是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學會做人。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也很重要,讓學生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優秀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知行合一的素養。將生活實踐體驗與理論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實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從小就養成將知識學習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的習慣。
比如,在開展《我是一張紙》一課的教學時,學生已經知道每張紙都來之不易,為了讓學生樹立環保理念,能身體力行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當中,就從節約小小的一張紙開始,教師帶領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節約用紙呢?老師和學生提出很多好的建議,比如作業本要節約使用,試卷的背面可以作為草稿紙使用,在和爸爸媽媽到飯店用餐時也要節約使用餐巾紙,按需使用,用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費,用過的紙張還要扔到紙簍里保護環境。設計“我是環保小達人”的活動,讓學生堅持節約用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因材施教,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提高道德認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動態追蹤評價,提升教學的合理性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效果,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合理的應用生活化資源豐富課程內容,選擇與單元知識類似的生活化素材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習教材內容,發現課程素材的背后含義,掌握每單元課程的學習任務,逐漸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教學工作需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設置教學內容,對課程內容展開動態追蹤,收集學生于課上的表現、隨堂測試、課后作業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學生階段學習情況,結合分析結果思考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掌握教學模式的關鍵要素,結合教學期間收集的信息,分析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學生能力培養與教學任務實現等多個層面設定標準,查看教學實施情況與教學目標間的差距,不斷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于學生能力動態變化的過程中,掌握學生不同時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設置教學計劃,提高課程教學的合理性。
結論: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道德和法治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借助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多角度、全方位挖掘生活化元素,將生活化元素合理地穿插到教學中,形成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系統化地學習環境,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卞開元.源于生活 回歸生活——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0(08):18-20.
[2]陶艷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法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J].中國新通信,2020,22(04):201.
[3]唐燕.教學如何“接童氣”——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邏輯的生活化[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2):77-84.
[4]王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探究[J].吉林教育,2020(Z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