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志芹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又叫中國傳統民族音樂,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瑰寶,在民族音樂的傳承教育和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初中階段,中學生正處于學知識、長身體時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完善的人格都處于形成階段,需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民族音樂傳承與實踐教育,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又能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確立和正確運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其他學科教學的內在聯系,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在實施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實踐中的體會。
一、德育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中的體現
蘇聯著名音樂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藝術,特別是對音樂,道德的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學校音樂課的一切形式都應當旨在發展學生的精神生活,幫助他們認識世界,形成他們的世界觀,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顯而易見,音樂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獎良好的道德思想融入人的心田,應把德育貫徹到音樂教學中去,而音樂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民族音樂是中國精神氣質的象征,歌曲《長江之歌》以氣勢宏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回轉的壯景,喚起學生心靈深處對祖國山河、對祖國母親的無比熱愛之情,深深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滋潤了學生的心田,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活動中,更好的提升道德素養,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達到樂中育德,美中育德。
二、智育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的中體現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音樂教育能夠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啟迪”二字意在鼓勵教師竭力挖掘音樂教育中的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如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旋律填空,聽音樂訓練無不需要學生動腦去思維。又如我在教唱歌曲《我們來到美麗的山谷》時,利用起伏、跳蕩的旋律,充滿了青春的活力,啟發學生想象山谷美麗的景色,聯想自己郊游時愉快的心情,自然引起學生主動積極去探索,尋求回聲的根源。音樂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造的過程。很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就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因此音樂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音樂使學生產生想象、調動聯想,讓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活動更好的啟迪學生的智慧,有力的促進學生的智育的發展,達到樂中啟智,美中啟智。
三、體育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教學中的傳承與實踐中的體現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可以給人帶來歡樂,身心愉悅,這樣對人的健康大有裨益。在進行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實踐中,學生的呼吸系統,發聲系統,肺活量,腦神經等都可以得到鍛煉;在演奏中,學生的眼、耳、手、腳等也都得到活動,動作得以協調。歌曲《青春舞曲》以極其簡練的旋律和富有舞蹈性地節奏,生動地表達了新疆維吾爾族人民載歌載舞無比歡樂的心情。我在音樂教學室配上律動,如:①小節拍手(一拍一次);②小節雙手上舉左上方做翻腕;③小節動作同;①小節;④小節雙手上舉右上方做翻腕;⑤-⑥小節動作同①-②小節;⑦-⑧小節動作同②-④小節;⑨-?小節腳作墊步,雙手上舉,手心朝外,作左右擺動(一拍一次),在做動作同時提醒學生眼要看手(因為眼能傳神)。學生必須全身心地投入,調動全身各個器官參與,長期堅持,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鍛煉和發展。
不管是音樂律動還是體育,都與音樂文化是密不可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不僅為游泳,武術,滑冰,體操等體育項目增添了色彩,而且還從心理上使運動員對體育產生興奮,掌握力度,增強信心,最大功效的發揮了運動員的體育水平,讓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從而達到樂中促體、美中促體。
四、美育在中國民族文化教學中的傳承與實踐中的體現
沒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而音樂的藝術形象教育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喚起學生的藝術美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歌曲《深情地愛》曲調旋律優美、感情真摯,運用“天山上的清泉、春天的細雨、北國的飛雪、南方的暖風”等生動的比喻和優美浪漫的語言,酣暢淋漓的抒發青少年一代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情懷,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融情感美、形象美與一體,既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又激發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才能,達到樂中有美,美中有美。
五、勞動教育在中國民族文化教學中的傳承與實踐中的體現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而音樂又與勞動是分不開的,很多歌曲、舞蹈動作都是從勞動中產生的。秧歌舞、采茶舞等舞蹈動作都來自勞動創作。沒有勞動也創造不出像號子、山歌等富有勞動場面的旋律。歌曲《二月里來》選自《生產大合唱》旋律舒展流暢、線條柔美、委婉,描繪了早春二月風和日暖的日子里人們播種、勞動的情景,培養學生珍惜勞動成果和熱愛勞動,使學生感知、想象幸福來自我們的辛勤勞動和豐收的喜悅之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和勞動欲望,增強學生學生勞動觀念,珍惜勞動碩果,熱愛勞動人民,讓學生在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活動中愉悅的去接受勞動,愛上勞動,達到樂中愛勞,美中愛勞。
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實踐,只有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才能切實提高學生音樂素質,使學生受到藝術感染和情感熏陶,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