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芳
摘? ?要:科學活動是幼兒教育五大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幼兒學習科學、獲得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文章結合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實踐,從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選取活動內容、豐富活動形式、開展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開展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具體舉措。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想造就一個科學民族,就必須培育科學的人才,幼兒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時期,一定要重視對幼兒科學素養的培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教育的核心就是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立足生活實際開展科學活動十分有必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并緊密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和組織科學活動,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探索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進而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學習生活能力等,真正體現科學活動的育人價值。
一、從生活出發,創設科學活動環境
環境是影響幼兒成長的關鍵因素,更是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所以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首要任務就是從實際生活出發,創設適宜的科學活動環境,讓幼兒融入生活化科學探究氛圍,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對科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從而為接下來的科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例如,在幼兒園科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向幼兒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如空調、手機、電視、電腦等圖片。可以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并大膽發揮想象,以繪畫的方式畫出對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展望,讓幼兒發散思維,通過畫筆表達對科學技術的認知。再如,教師還可將課前準備好的教具拿出來,如扇子、電扇、空調的圖片,讓幼兒認識到不同階段人們所采用的不同降溫工具,進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活動。因此,從生活出發,創設恰當的科學活動環境,能讓幼兒從熟悉的生活中加深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對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積極作用。
二、從生活實際著手,投放科學活動材料
材料是科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工具,在科學活動中投放具有探索價值的生活化材料,可以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參與熱情,使幼兒成為科學活動的主動探索者,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求。幼兒運用生活化材料進行科學活動,能從中獲得直接經驗,真正感受科學知識的奇妙。所以,教師要從生活實際著手,投放能喚醒幼兒已有經驗的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科學知識,從而真正理解科學現象。例如,在“認識鏡子的平面反射成像”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具有科學探究性的生活材料,鼓勵幼兒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小鏡子,讓幼兒通過鏡子和圖片來操作反射成像,讓幼兒親自觀察鏡子中所呈現出來的左右顛倒圖像。教師還可以帶幼兒們到戶外感受陽光在鏡子中的反射現象,通過幼兒熟悉的生活材料,大大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熱情,使幼兒掌握科學知識。另外,由于幼兒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不同,所以他們對材料的需求也不同,這就要求幼兒園在科學活動中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生活材料,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提供保障。如在“如何穩定滾動的球”的科學活動中,活動的主要材料是一張紙,輔助材料有橡皮圈、剪刀、膠帶、繩子等,要求幼兒思考“怎么樣借助輔助材料讓滾動的球在紙上保持穩定”。在活動中,有的幼兒用膠帶把紙粘合到一起拖住球,有的幼兒用橡皮圈固定球,還有的幼兒用繩子固定球。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使幼兒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到科學知識。
三、開拓幼兒視野,讓幼兒在生活中了解科學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事物充滿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開展探究和學習[2]。而科學知識多數都和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對剛剛接觸到科學知識的幼兒而言充滿了新鮮感。讓幼兒認識生活中的科學知識是老師們開展科學活動的目的。比如,在現行的幼兒園科學教材中,“會吸水的杯子”“睡蓮花開”等內容都是鼓勵幼兒開展科學探索的課程。挖掘生活素材開展幼兒科學活動徐潤斐(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長安實驗幼兒園江蘇蘇州215200)此外,老師還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到的現象,如“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呢?”“為什么水加熱之后會沸騰呢?”等。對這些現象,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幼兒就很難深入理解。但如果老師帶領幼兒開展實驗,那么,幼兒就能在實驗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簡單的、生活化的科學實驗,引導幼兒自主構建思維模式,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再如,開展科學小實驗“小水滴旅行記”的時候,幼兒發現水滴加熱之后會變成水蒸氣飄向空中,飄到玻璃片上,又變成了小水滴。發現這一科學現象的時候,幼兒感到非常興奮。然后,老師可以講述天空為什么會下雨,將科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這些科學小實驗都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又非常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既可以在實驗中培養幼兒的動手實驗能力,又可以使幼兒感受到科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系,從而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四、選擇生活中的科學活動內容,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
最好的科學教育素材往往都存在于實際生活中。比如,幼兒在生活中經常玩的一些游戲、經常做的一些事情等都和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以平衡這個科學知識點為例,很多幼兒經常玩的蹺蹺板就是和平衡有關的科學知識點。在科學活動中,老師要善于結合幼兒經常玩的一些游戲,深入挖掘幼兒游戲中的科學知識內容。繼續以“蹺蹺板”這個游戲為例,幼兒看到蹺蹺板非常高興,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玩。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將幼兒分組,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玩蹺蹺板。他們親身體驗了蹺蹺板這個游戲,就能感受到平衡和重力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科學知識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吉順梅.探析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材料的投放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22.
[2]徐潤斐.挖掘生活素材開展幼兒科學活動[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