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丹
摘? ?要: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知識內容的有效延伸,對作業進行充分的講評,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對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進行消化,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合理的布置作業,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前后所學的知識點進行結合,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歷史作業;設計;有效性;策略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為素質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在進行新課改的過程中,大多數歷史教師在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和努力,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作業設計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很多教師并沒有引起對其的重視程度,設計的作業依然側重于傳統的作業設計,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潛能的發揮。
一、分析傳統歷史作業的相關弊端
(一)提出的作業過于單向性
在傳統的歷史作業中,問題的來源是比較局限的,往往都是課本或是教師提供的,并不是學生自主選擇的,這樣的作業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了相同的作業,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作業缺乏一定的層次性,進而導致了優秀學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的現象。
(二)作業的內容比較機械性
對于傳統的歷史作業而言,往往缺乏一定的時代感,很多歷史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通常是將課本的知識轉移到了作業本上,還有一些課后練習等都會被要求落實到作業本上。這樣的作業內容不僅大大減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發揮,進而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及熱情。
(三)作業形式的單一性
傳統的歷史作業,基本上都局限在書面答題上,相關的題型依然是以填空、選擇、材料分析、以及問答題為主,同時,更注重的仍然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能力的考察,很少有一些情感態度的題目。
(四)對作業的評價過于絕對
在傳統的歷史作業中,往往都是教師一個人對作業進行評價的,并且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也不夠積極,只是為了完成作業而作業,另外,老師在評價作業過程中,通常都是與標準答案進行對比,只關注了學生完成作業的對錯,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闡述高中歷史作業設計高效性的提高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角度,設計具有活力的歷史作業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歷史作業可以做到新穎多樣,突出歷史的趣味性,以便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得以明顯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與此同時,要充分結合學生具有極強的表現欲的特點,通過分組或個人搶答等多種競賽形式,對勝出的小組或個人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牢固的掌握知識內容,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僅有一步的增強,并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歷史老師還可以借助游戲或歷史情景劇表演等作業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在游戲中掌握學習方法,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以致用角度,設計生活化的歷史作業
注意培養學生參與社會生活以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歷史教師在進行相關的作業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善于挖掘社會生活與課堂知識相關的素材,進而可以逐漸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在實踐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豐富感悟,在感悟中不斷的成長,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使歷史作業的有效性得以實現。
(三)因材施教角度,設計分層次的歷史作業
學生間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于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是需要講究層次性的,所以,教師的教學要在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上,進而對內容的標準進行實施教學。在實際的歷史作業設計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因材施教,以便避免出現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尤其是要避免缺少交作業或是抄襲作業的情況。
(四)全面發展角度,設計合作探究型的歷史作業
教師在進行有效性歷史作業設計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的事物,進而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調查,在豐富生活經歷的同時,也可以通過社會中存在的問題,嘗試進行自主解決,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作業設計的重要性,不斷的培養學生歸納及整理材料的能力,以及獲取信息的能力,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提高教學的實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歷史作業與課堂教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是鞏固在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手段,同時也是反饋教學過程的重要形式,直接影響著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要對歷史作業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斷的轉變傳統的歷史作業的設計形式,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使學生學習歷史達到最佳的效果,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及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胡瑞. 高中歷史課后作業有效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楊麗君.歷史新課程:教師設計作業有效性的反思——以一份臺灣中學生歷史作業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