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是設計的載體,設計是藝術的表達。設計是思考的理性,而藝術是直觀的感性。藝術與設計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既相通,又不同。感悟文之美,方知藝術設計是感情的傳遞。驚嘆工之技,才明藝術設計是活的科學。享受景之秀,明悟藝術設計是自然的饋贈。體會業之華,明信藝術設計是精神與物質的奮斗。
關鍵詞:藝術;設計;藝術與設計;藝術的功能
一、感悟文之美—藝術承載設計的人文情懷
芬蘭的建筑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是人性化建筑設計理論的倡導者,在1937年–1939年設計的瑪麗亞別墅中,阿爾托對建筑設計的獨到見解和人性化的設計手法證明了他的理性化價值,并對人性化設計這一概念和建筑設計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藝術設計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人性化的設計是好的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同時也是物質活動與精神活動兩者的相互結合才使得我們人類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二、驚嘆工之技—設計體現藝術的工藝精粹
(一)工藝是現世的科技,設計實現藝術的想象,工藝滿足設計的創造。工藝不僅僅是科學的技藝,還有情懷,還有精神。何為“匠”何為“人”?摒棄浮躁,寧靜致遠。藝術在當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藝術具有教育功能。例如,戲劇、舞蹈、演員、作家、歌唱家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些藝術的種類是我們的生活更加具有生活色彩。從另一方面來講,藝術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育全面發展的人,不僅僅是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藝術教育的涉及范圍包括我們人類道德的完善以及智力的開發也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二)設計是路,藝術是燈,燈照亮了路,路滋養了燈,工藝便是在這路上行走的你我,工藝推動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也指引著工藝的前進。
任何一個民族,在其誕生、發展與演變的過程之中,必然形成該民族所獨有的精神文化內涵。中華民族在經歷了本民族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衍生出本民族獨居特質的精神文化內涵。例如“錯銀銅牛燈”將空中的牛體腹腔作為儲煙之用,并盛水來吸收煙氣,有效的吸收煙塵,平板上的鏤空菱形格,除散熱外,也有一定的透光作用。青銅燈在功能實用的同時,也顯示出技術的合理性,充分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享受景之秀—藝術設計是自然的珍貴饋贈
藝術是設計的美學精神指導,設計是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共處的藝術追求。打破設計過程中只追求功能性和毫無藝術的美學性,是設計的本質。
20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導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科學技術帶來進步的暴露出一系列弊端,人們的生活也變的機械化,是人們生活缺少人情味,這時候就需要設計和藝術的參與,在科技進步的同時設計師可以通過設計對產品的材料進行選擇,例如無公害、易化解材料,同時藝術也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色彩,音樂、美術、舞蹈,都是藝術的門類,同時也會為人們機械化的生活變得更加輕松愉悅。同時法國最近還規定了無車日來提醒人們對環境的保護和回歸自然的認知。更重要的是,他關注其作為一種建筑材料的靈活性——可用簡單、廉價的設施來生產。綠色設計本身是對設計本身的一種智慧的強調,他所倡導的是可持續的萬物共生的發展理念,有一個自身的規律循環系統,是對發展過程中的把握和控制。
四、體會業之華—商業是藝術設計的美好呈現
產品最大化的滿足人們的需求,從而才能產生更大的消費市場。像戴森公司設計的一款Supersonic吹風機,顏色絢麗,造型科幻。采用微處理器,接受從熱感測器傳輸的數據,并傳達計算好的指令給加熱元件,由此防止秀發過熱損傷。全新的柔順風嘴呵護細幼的發質和敏感的頭皮,帶給人們一改傳統吹風機的體驗感同時也打開了新的消費市場;又例如斯蒂凡諾·吉奧凡諾尼一個21世紀產品設計師中的佼佼者,他設計的衣服絨毛去除器,具有細膩而明快的色彩,可愛的像一個兒童玩具。那種幽默與創意,喜感與美感結合的天衣無縫,令人愛不釋手,價格低廉,使得大眾能夠擁有。好的設計不僅僅能讓消費者滿意,并且它所蘊含的意義是消費者的心理得到享受。
例如:西門子助聽器迄今為止已有超過130年的歷史,他在設計上更具耳朵的生理結構,隱藏在耳中,材料選擇舒適,顏色接近人的膚色,并且接受外界聲音源后傳入耳中更加清晰,整個產品已經和使用者融合,最終完全為使用者提供更合理的設計。
五、藝術社會功能的體現
(一)現代藝術設計是主動的,積極地參與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并對其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具有有審美認知、審美教育、審美娛樂等多重社會功能。審美娛樂同樣具有特殊的精神功能。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時候藝術教育的審美娛樂明顯區別于其他情感娛樂,在欣賞藝術作品時我們能夠感受到藝術家創作作品時的獨特魅力和思想情感的注入。審美娛樂的第二個特點潛移默化,藝術在對人的教育往往是不知不覺的感受到藝術的獨特魅力從而也是在潛在之中提高我們的藝術創造力。
(二)藝術是指導設計行為和對美的理想化的概念意識。設計是有目的設計,在設計中針對生活以及社會中特有的門類進行人機工程學設計,當然需要用視覺藝術表達情感及創意,藝術與設計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更是時代進步的一種體現。藝術與設計更多的不是對立的存在而是交叉的前行。
參考文獻:
[1]彭吉象. “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8.
[2]大智浩,左口七郎.設計概論[ M].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140.
[3]黃惇.藝術學研究(第六卷)[M].江蘇: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4]袁小.綜合的藝術 藝術的綜合——哈羅德·品特及其創作研究[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席豪波(1991-)男,河南濮陽人,景德鎮陶瓷大學,研究方向: 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