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瓊
摘? 要:蒙特梭利教學法強調要把握好兒童的敏感期,認為根據兒童的敏感期給兒童創造適宜發展各種能力的環境,引導兒童學習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兒童的發展特點和敏感期,蒙特梭利教學課程分為五大領域: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每個領域的課程針對兒童的年齡段和發展的敏感期進行科學的設計,對兒童的發展和人格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蒙特梭利教學;五大領域;兒童發展
蒙臺梭利強調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教育特點,提倡不教的教育,讓兒童自發性的主動的學習,自我教育。兒童通過五大領域進行自主的探索與學習,教師的角色就是觀察者、輔導者、環境準備者。五大領域的學習,能夠從不同方面給兒童提供充足的的知識,幫助兒童構建良好的人格,對兒童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教育是整個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的基礎,它與蒙特梭利其他領域的教育密不可分。訓練兒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通過科學的設計培養兒童的協調性、專注性、獨立性和秩序感。
基本動作教育是指讓兒童練習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運動,它是照顧自己、照顧環境、社交禮儀的基礎;照顧自己是指為提高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以適應現實生活而設置,主要包括:攜帶物品的整理、東西灑落時的處理、照鏡子、梳頭發、擤鼻涕、穿衣、脫衣、疊衣服、穿鞋、脫鞋、洗臉、洗手、衣飾框、洗手帕、喝水、吃飯、刷牙等;照顧環境是指以人類以外的其它生物、無生命的物體為對象,讓兒童學習美化、打掃、整理環境的方法,并掌握照顧、飼養、管理動植物的相關技巧;社交禮儀社交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
通過日常生活練習,能使兒童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保護,自然地建構獨立自主的內心需要、自信心和相應的技能,為今后可持續發展以及學會生存打下基礎。此外通過日常生活教育中的各種運動,生活技能的練習、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對周圍人、事、自然的照顧與服務中,養成愛心與責任意識,為建構兒童完整而優良的人格奠定基礎。由此可見,兒童日常生活的練習與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礎,也是蒙氏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二、 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的 感官教育遵循著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她認為, 感官教育的實施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并且她提倡兒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學習,使兒童在感官訓練中通過自己的興趣去進行自由的選擇、獨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環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設有專門的錯誤控制系統,使兒童在操作過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進行“自我教育”。兒童藉由感官教具的杰作、可精練兒童的視覺、觸覺、味覺、嗅覺,使兒童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訓練,使兒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準確、精煉,并學會分類描述各種感官印象,同時為兒童即將進行的讀寫算教學打下基礎;例如視覺訓練的教具有粉紅塔、長棒、色板、立體幾何組等,可以幫助兒童提高鑒別形狀、顏色、大小、高低、長短及不同的幾何形體的能力。聽覺練習的教具有聽覺筒、音感鐘等幫助兒童練習辨別比較聲音的區別,觸覺練習有神秘袋、觸覺板、溫覺板、重量板等可以幫助兒童辨別物體是光滑還是粗糙,辨別溫度的冷熱,辨別物體的大小輕重、長短厚薄等。味覺練習的教具有味覺瓶,主要是進行識別不同味道的練習。嗅覺練習的教具有嗅覺瓶,主要是提高嗅覺靈敏度的練習。感官教育使兒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準確、精煉,并學會分類描述各種感官印象,同時為兒童即將進行的讀寫算教學打下基礎
三、數學教育
蒙氏兒童數學教育注重教育過程中系統的數學感受知經驗的積累,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認知發展規律。蒙氏數學教育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后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具有獨特魅力的蒙氏數學教具,從具體到抽象,幫助兒童了解數量與數名的統一性,了解十進位法和四則運算。不是教兒童死記硬背數學知識,而是幫助兒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蒙特梭利認為”錯誤訂正”是使蒙氏教具的操作效果趨于完美的科學原則之一。她為兒童設計的每一個教具都有嚴格的錯誤訂正標準,以便在操作過程中讓兒童對照該標準自已發現并自動糾正錯誤,從而提高兒童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培養細心、耐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自覺性和獨立思考能力。
四、語言教育
語言是完善人格發展的要素。兒童通過早期語言教育能學會如何接收別人的信息,并正確表達,這種良好的溝通能力有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及自信心的建立。六歲之前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提供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加強語言學習;不僅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其直接目的有培養兒童認識的字匯和加強表達能力;培養兒童認讀及書寫能力;培養兒童聽、說能力;提高兒童欣賞文學作品,促進語文學習的興趣;培養兒童早期閱讀習慣;培養兒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其間接目的為:擴展語言的經驗,開拓知識和文化領域,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陶冶兒童情操。
通過操作設計合理的語言學習用具,可以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專注力和持續性。適宜的語言環境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語言需要語境,環境,因為字詞句都要與一定的語言情景結合在一起才有實意。所以要為兒童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愛說、有機會說的環境。
五、科學文化教育
科學文化教育包括動物、植物、歷史、地理、科學、音樂、美術、天文、地質等,討論這些在我們的環境中人、事、物的關系。蒙特梭利認為兒童是環境的一部分,兒童是離不開文化的,是文化的一部分,是集于一種自然的傾向,一種生活化的東西。如果人類對文化認同越多,就越能適應那里的環境。科學文化教育讓兒童在探討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的同時建立自我概念;認識不同民族和社會的文化特質、建立宇宙觀;從欣賞、觀察、認識中培養兒童對宇宙和大自然的熱愛及責任感,培養兒童在未來有足夠的能力和適應力、獨立工作和自我發現。
科學文化教育在教給兒童自然生命、現象的過程中,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并透過自發的學習,讓兒童體驗自然與真實以及自身的責任,并激發兒童的耐、細、愛、信心,兒童有老師的指導,會尋著人類自然發展的方式,而促進本身的發展與成長。
總之,蒙特梭利教育通過五大領域中有特殊的教具和方法,使兒童在愉快自由的環境中自組學習與探索掌握五大領域的知識,建立良好的協調性、專注力、秩序感和獨立性,構建完善的人格,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悅,孫崇勇.“蒙氏教學法”中國化實踐的現實問題及改進建議 [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7(9)
[2]? 韓嬌嬌. 淺析蒙氏教學法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運用, [J].讀與寫:上下旬,2018(5)
[3]何宏靈,劉秀麗.蒙氏教育法對2~4歲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影響, [J].實用預防醫學,2019(10)
[4]李同興.蒙氏教育理論及方法的概括總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