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所說的混合式教學,是當前比較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本文根據現在高校課程改革后所說到的的情況,分析了當前流行的混合式模式,這種所說的概念和原理,討論了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歷程,采用實驗法和比較法等我們熟知方法,對大學體育課,內在教學方式進行分析。得出了結論:混合式教學在大學體育課教學中前景很好,但軟件和網絡基礎情況還應該加強;混合式教學,這十分有于于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善教學成果。
關鍵詞:混合式;大學體育課;教學研究
自從信息時期以來,人類不再滿足于口口相傳以及面對面交談,人們可以利用數字和網絡設備。我們可以利用互聯網和寬帶局域網等方式來獲取需要的內容。老師主宰了整個學習過程時期已經過去了,它十分有利于老師的主體作用,無法實現根據個體教學,教學各種規模局限等問題。網上學習是指充足利用當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具有新型交流機制和豐富資源的學習條件進行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也具有對系統知識的學習有害,缺少對學習人員學習過程很好的的監督等問題。
一、混合式學習概念
在二十世紀便已經開始研究混合式教學,混合式學習是讓網絡學習和傳統學習的優勢進行了結合。這種理論不僅僅是以某個特定學習理論為基本的。人類所熟知的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和活動理論等都是這個理論的證據。同時,在上面論述的指導下,在進行混合式學習時,應依據不同的學習者和不同學習目標采用不同的混合式教學方法[1]。
二、混合式學習模式中的學習過程
這幾年的體育教育,充分說明了了一點:在具體上課實踐中,一直使用同一個教學方法會造成不均衡,很多時候還會帶來很大的有害作用,這會十分明顯影響著大學體育課的開展與自身的進步。混合式學習模式作為一起實行很多種教育方法有著很好的的根基[2]。既要講解表演體育課具體形式,還可以結合各個學校體育課現在采用混合式學習,大學體育教學主管部門和體育老師應合理運用課堂常規時間來說明訓練方法和運動本領,并使用良好的、有用的肢體語言來讓學生對這節體育課形式有著深刻認識,在這之后教師也應該相對應調整上課內容。而在教室上課之外,需要體育老師主動走出課堂教學的禁錮,充分運用QQ 及其他在線視頻等現代教育技術來指導學生完成課堂上課內容。在體育課上合理運用混合式學習方式,使用多媒體裝備采用動畫形式來給廣大學生學習用,可以很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性,學生需要結合自身具體現狀,針對性一直重復困難的動作,進而可以更加深入記憶動作表象,有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應用
(一)信息化技術在高校體育專業課程的應用
高校體育教學融合互聯網技術有利于創新教學模式,更新體育教師傳統教學觀念,在網絡上搜索豐富的資源,完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傳統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單純以講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經過十多分鐘的講解,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動作示范,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枯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不高,往往無法在短時間理解知識、消化知識,并影響學生體育課程內容學習積極性。過往的體育教師關注自身的教育引導,并未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信息化教學模式有利于縮減教師講解時間,以網絡技術為學生呈現動作或者教學內容,學生對這種視頻動畫接受程度較高。在體育信息化課程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發揮重要作用,教師對該教學模式應當引起注意,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思考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3]。
(二)在改革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設計中應用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體育教師還需對自身的思想觀念進行調整,及時轉變教學模式,不只能創新體育教學方案,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新時期,微課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學生在微課視頻糾正下能調整自身不規范的動作,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部分研究人員在高等院校教學過程中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選擇微課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性教學,有利于優化傳統教學模式,凸顯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素質發展,此類課程均為高等院校體育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奠定基礎。
四、在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中研究混合式學習的應用特點
(一)體育教學與混合式學習模式的融合
體育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自表面上看,教師認為教學難度不大,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面對較多的挑戰,對此,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需小心翼翼使用網絡教學模式,避免隨意使用線上教育,使學生對該教學模式失去興趣,這也是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應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二)新型教學模式為應用混合式學習奠定了基礎
現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證應用不足,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模式主要是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檢索教學,這些全新的教學模式也為體育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互聯網微課教學模式與混合教學模式存在差異,在應用新媒體工具進行教學過程中,往往無法根據實際教學情況教學,因此,體育教師還需結合本校情況,適當選擇互聯網課程,并結合體育教師能力,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得到更好的鍛煉。
五、混合式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需注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且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與現代教育背景融合的一種模式,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混合教學模式對高職體育教學具有促進作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注重學生成績,混合式教學模式則注重學生綜合素養。在現代化教學過程中,應當與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避免片面對學生進行衡量或者評價,積極利用學校擁有的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現階段,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標準,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通過網絡授課及線下授課結合的模式,打破時間及空間對教學的限制,課堂并非唯一的學習途徑,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也能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素養。比如,在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學生的教學分為不同階段,比如,在初期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體育適應力,讓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與習慣,此階段的教學應當讓學生掌握體育鍛煉的意義。在下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則是關注學生的體質情況,針對學生不同體質,設置不同的鍛煉課程,避免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發生損傷,并在運動后在班級群組發放適合不同學生的鍛煉視頻,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鍛煉。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適應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盡可能讓學生熱愛體育、參與體育課程,在鍛煉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讓學生自多角度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并獲得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法。學生在體育鍛煉后,未來面對生活上的困難,也能有毅力解決問題,混合式學習模式作為現代化教學模式下的產物,適合現代化教育平臺。高職院校使用混合式教學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六、混合式教學促進師生互動交流
體育課程對改變我國目前的大學生體質具有重要意義,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并不重視體育鍛煉,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有利于讓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并讓學生認識到身體素質對個人發展的意義。在體育鍛煉及溝通交流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保持和諧的關系,教師關注學生體育能力,對教學模式進行實時調整。比如,在高職院校課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主動與交流教師,為教師解答體育相關知識,學生與教師溝通過程中,針對自己不懂的問題,可以先讓教師講述,教師講解后,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的建議進行適當調整,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改變枯燥的體育學習現狀。教師也可建立學校體育官網,讓學生在官網中查詢需求的內容,學生也可在網絡的海洋中搜索體育賽事或者體育報道,從而不斷吸收體育知識,培養學生體育綜合素質。混合式教學模式適應全新的教育形式,這種開放教學模式更加適應現代化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興趣更足,教師的專業素質也能體現,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體育知識學習過程中,每個大學生都應當積極學習體育知識,為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
七、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教學評價
混合式教學模式過程中,還需使用靈活的教學模式,將網絡工具的效果全面發揮,這種教學模式注重線上評價及線下評價,評價模式具有多元化特點。比如,在學生鍛煉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口頭評價,讓學生抒發自己對體育鍛煉的想法。在每個學期結束后,教師需要對學生展開綜合評價,包括學生的理論成績,鍛煉成績等。教師的評語往往對學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若教師以溫和的語氣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能認識到自己在鍛煉中的不足,若教師以過度嚴厲的方式進行評價,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在課堂上與教師作對,并無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體育綜合素養。
八、結語
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互動尤為必要,這也是提升學生成績的關鍵性因素。學生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過程中,應當及時與教師溝通,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變不正確的鍛煉方式。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過程中,需及時發現教學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及時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楊云琳.我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現代化,2019,6(86):120-121.
[2]吳杉杉.基于互聯網+的大學體育混合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21):3-4.
[3]黃艷軍.自組織理論視角下大學體育俱樂部教學改革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7):109+111.戴建輝,大學體育課程混合式教學中的結構要素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年第16期.
作者簡介:李曉克(1981.8-),漢族,男,河南平頂山人,碩士,平頂山學院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