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立國之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教育機構的督導事關國家未來教育的發展。當代社會,在教育治理體系的背景下,對教育督導職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以及合理的定位,是制定政策時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他們之間是動態變化的,督導對象類型及層次,督導的任務要求是否嚴格,督導隊伍是否專業,這些因素都制約著和的發展變化。
關鍵詞:教育治理;督導職能;影響要素;發展走向
教育作為公共事業,其作用是基礎性、先導性,為了確保這些作用能夠有效的發揮,人們開始關注教育督導的職能。教育督導能否合理發揮作用,決定了教育決策能否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能否進一步發展、學校的教育水平能否進一步提高。但是我國教育的監督工作尚不完善,主要原因是督導制度缺乏科學性,沒有統一的標準,從而導致在進行教育督導的實施中,所獲得的數據不完全客觀。
一、教育督導職能的性質
教育督導自身的職能性質和他職能的發揮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教育督導具有如下的性質:法定性、專業性、行政性,為了對教育督導的能力及作用進行深刻的了解,首先要了解其職能的性質。在一般情況下,教育督導的監督職能主要表現在行政性和法定性兩個方面,而專業性主要表現在其指導職能方面。
(一)法定性
教育督導法定性的方面主要表現在他是國家對教育進行監督的形式之一。因此,監督指導的法定依據來自于其身份的法定賦予性,所以教育監督部門有權依據相關法規、規章依照法定的程序去對督導對象進行督察,檢查其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標準,是否符合相關規范。綜上所述,教育督導的強制力和約束力 有法可依。
(二)行政性
行政性主要表現為教育督導機構有權對教育督導人員授權,被授權的教育督導人員可依法行使監督的職權。教育督導的根本性質主要表現在行政性方面,本身是一種政府行為。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防止和制約實際生產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行為,有國家強制里作為其行使職能的基礎。
(三)專業性
專業性方面主要表現在督導具有評估指導等功能,督導人員根據相關規定給出評價結果,找出存在問題的及問題隱患的地方,幫助其分析出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最終使得相關方面符合法律規范。整個過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需要專業人員來進行。
二、教育督導職能的影響因素
(一)教育督導的任務需求
某一階段督導工作的核心和工作的內容是督導職能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國傳統的督導方法,主要把行政監督作為核心工作,而教育中的疑難問題、法律法規的實施以及人們的社會焦點問題是當時的工作重點。現如今,教育督導要求將監督、指導放在一起,利用督導方式的多元化,對國家和縣域實施督政和督學的制度,全面實施督導方案,完成督導職能。使學生能夠接受公平的教育,均衡發展。
(二)教育督導的對象、類型與層級
當督政作為督導的內容時,實施督導工作以政府為核心,主要體現在督導所發揮的行政性,這時的主要職能是監督;當教學成為督導的內容時,實施督導工作的核心是學校,督導的主要工作便是關注學校的校規校紀,是否依法治學,并關注學校的教學質量,以及每位學生的發展前途。督導類型決定督導職能,不同督導類型的督導對象不同,督導職能也不同。如果以評估標準將督導進行劃分,可分為兩種:專項督導和綜合督導。在對學校的日常教育進行督導時,采用經常性督導,即主要關注教學功能。督導層級的不同,所發揮的影響也不同,在對省、市進行督導時,主要監督的對象時政府,要監督其教育體系是否完善;二對于區級的督導,其主要監督對學校的智慧是否合理。
(三)教育督導的專業化
督導隊伍是否專業是督導職能的重要因素,對教育督導起決定性作用。這種現象在督學方面尤為體現,督學隊伍的水準決定督導職能的水準,提高隊伍的專業化水平能夠使督導職能的專業化水平得到更好的發揮。例如,在進行督學的工作中,不僅要督查學校,也要對教師進行專業指導,這要求實施督導的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可以將督導人員按照督查學科進行分類,一次提高督導工作的工作效率。
三、教育督導職能的發展走向
(一)整體走向
我國處于并長期處于從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教育督導的工作主要督導學校的教學工作,以指導第一,監督第二發揮督導職能的針對性,我國應該改變教育督導的方式,應加強督導隊伍的專業化知識,細分督導隊伍的職能,督導層級決定督導職能的側重點,在行使督導職權時,要講監督和指導職權各自進行劃分。
(二)督學方向
在行使督學職能時,應該清楚教學指導和教育監控是兩項不同的督導工作,應該將這兩項工作進行分離,不在同一時間進行。與此用時,也應該清楚在行使督學職能時,對學校的建議也是督學工作的一部分,應單獨提出對學校的建議,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教學的優點,改善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從多關注教師變為對關注學生。我們可以將督學工作分為教育督學和行政督學,以指導第一監察第二的目標,增強督學工作的指導。
(三)督政方向
在過去傳統的督導模式中,有關部門根據教育制度法規從督政那里獲得提高效率的方法,以此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督政在行使權利的過程中保障落實公眾的權利,而在如今的督導模式中,應該將落實公共教育產品和履行教育責任作為主要的工作方向。
要保證督導的時效性與權威性,應當首先保證督導職能行使的規范性。教育督導的規范目的是使得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在常用的督導機制中,主要有如下辦法,例如對督導結果進行定期考核,對執行結果進行獎懲,將督導職能變成未來教育有效管理的主要保障,從法律制度與監督執行兩個角度落實完善,健全督導多項主體問責系統,促使公眾參與其中,完善多角度的評估系統,加強督導與各級教育機構間的交流,保障督導職能落實。
參考文獻:
[1]柳嘉寧. 淺談我國教育督導的發展歷史及其職能[J]. 山海經, 2015, 000(003):39-39,84.
[2]何雪華. 略論轉型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J]. 科技展望, 2016, 026(016):310-311.
[3]侯茹. 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督導工作探析[J]. 經濟研究導刊, 2018, 000(014):181-182.
作者簡介:黃于春(1983—)女,漢,廣東普寧人,中學一級,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