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光
(江蘇省揚州洪泉醫院胃腸外科 江蘇 揚州 225200)
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胃腸道腫瘤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成為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常見性疾病[1,2]。目前,手術是治療胃腸道腫瘤的主要方式。通過手術治療,可有效清除胃腸道病灶,延緩病情進展,改善患者病情狀況[3]。但由于傳統開腹手術存在創口較大、極易感染、并發癥較多等問題,影響了手術預后效果,降低了手術安全性。為此,采用新型治療方式,改善患者預后極為重要[4]。故本院以2018 年1 月—2020 年4 月期間行胃腸手術治療的102 例患者為對象,開展了探析內鏡聯合腹腔鏡在該類疾病手術治療中應用效果的專項研究,總結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4 月于本院行胃腸手術治療的102 例患者。采用雙色球隨機抽取法,均分為對照組(51 例)和觀察組(51 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齡為45~80 歲,平均年齡為(65.11±12.06)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8 例,年齡為45~80 歲,平均年齡為(63.10±12.55)歲。腫瘤類型:胃癌41 例,直腸癌29 例,直腸息肉21 例,胃間質瘤11 例。本次涉及內容均征得兩組患者的同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方面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比。
對照組予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術前進行嚴格的病理學檢查,根據患者既往病史和病癥狀況制定手術方法。為其實施麻醉處理,并根據病灶部位選擇合適臥位,嚴格消毒,執行無菌操作。觀察組采用內鏡聯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手術采用氣管插管聯合靜脈復合麻醉,并結合病灶部位選擇合適臥位。建立四孔氣腹,放入腹腔鏡,并在穿刺孔處置入操作鉗。經腹腔鏡獲取足夠視野后分離病灶部位組織,并置入內徑,降低低注氣量,切除腫瘤。術后逐層縫合患者胃腸壁及切口處,并行內鏡、腹腔鏡聯合多次檢查,確保無手術滲漏和出血點。
統計對比兩組治療相關指標,即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導管滯留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同時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具體為:感染、腹瀉、嘔吐等。
數據分析均經SPSS21.0 軟件處理。組間計量資料以()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經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4 項治療相關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各對比結果數據均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治療相關指標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84%)顯著低于對照組(23.53%),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的變化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胃腸道疾病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現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胃腸道癌癥包括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疾病,具有較明顯的地域性發病[5]。據調查顯示,我國東部沿海和西北部生活群體的胃癌發病率較高,且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50 歲以上為告發年齡群體。胃腸道癌發病因素眾多,與患者飲食、生活方式、遺傳和大腸腺瘤等疾病均呈明顯相關性。目前,手術能較為全面的清除患者病灶,延緩患者病情進展,是主要治療方式,但仍存在創口較大、患者不易恢復、極易感染、并發癥較多等問題,進而降低手術預后效果[6]。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逐漸得到應用,越來越多的胃腸道疾病通過早期診療及腹腔鏡手術得到治療[7]。相較于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微創手術能夠更為清晰的獲取患者病灶部位的視野,為醫生診治提供準確性。同時,腹腔鏡微創手術創口較小、患者恢復快,預后效果更優,具有傳統開腹手術不具備的優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創手術的發展是未來手術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工業制造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學科知識的不斷研究,開展新方法、新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已成為常態。眾多落后、傳統的手術方式遭到淘汰和替代,更有效的促進了微創手術的普及和發展[8]。
本次采用內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的觀察組手術時間(100.32±5.31)min、術中出血量(46.31±3.12)mL、術后導管滯留時間(2.41±0.35)d、術后排氣時間(2.57±0.37)d 均顯著優于對照組(135.62±7.25)min、(100.35±8.32)mL、(3.22±0.65)d、(4.03±0.62)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主要原因在于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方式可通過高清、精密的攝像系統,詳細而全面的掌握患者胃腸病灶處的病變情況,進而加大醫生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減少腹腔切開后可能出現的諸多風險問題,降低感染可能性。而由表2 可知,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84%)對比于對照組(23.53%)也呈現出顯著優越性(χ2值:4.744)。進一步提示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能獲取病灶處的清晰事業,減少對患者的創傷,進而降低術后痛感,提高其生活質量。經研究證實,內鏡聯合腹腔鏡治療的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手術過程中出血量明顯減少,術后排氣時間和術后導管滯留時間明顯縮短,患者在術后1 天~2 天即可下床自由活動。該手術方式能大大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提高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實施內鏡聯合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方式效果顯著,能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和手術時間,促進患者術后恢復,降低術后嘔吐、腹瀉、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