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偉
(荊州市中心醫院心功能室 湖北 荊州 434020)
預激綜合征多由心臟先天性發育異常所致,由于心臟心房和心室之間,多處電信號傳導通路,導致心室肌提前激動,引起特殊心電圖改變,并可能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綜合征。流行病學報道稱,預激綜合征各年齡均會發病,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3.5 倍左右。臨床上,主要采用心電圖進行診斷,按心電圖表現分型,可分為A 型(旁路位于左房室間)和B 型(旁路多位于右房室間)[1]。大量臨床發現,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風險比較高,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脅,因此,需及時診治,才能有效降低心源性猝死風險[2]。本文就對行12 通道心電圖檢查的65 例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收集我院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65 例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資料,65 例患者中,女性18 例,男性47 例,年齡22~78 歲,平均年齡(51.23±8.69)歲,疾病類型:風濕性心臟病20 例、冠心病25 例、無器質性心臟病10 例、擴張型心臟病10 例,合并癥:高血壓21 例,糖尿病16 例,其中包括41 例A 型預激綜合征,24 例B 型預激綜合征。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保存完整,對本次的方法、目的、意義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已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嚴重精神疾病者、語言溝通障礙者。
所有患者均行藥物治療、輔助吸氧、心電監護等方法,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同時給予經皮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3]。
觀察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在發病時的心電圖特征,分析QRS 波群、心室率、R-R 間距、f 波出現時間、f 波形態等,根據心電圖特征進行鑒別診斷。
本研究數據通過SPSS19.0 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以t檢驗,用“%”表示護理效果等計數資料,并以χ2檢驗,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QRS 波群時間中,0.05~0.10s 為15 例(23.08%)、0.11~0.29s 為40 例(61.54%)、≥0.30s 為10 例(15.38%),0.11~0.29s 時間段人數百分比均高于其它時間段人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QRS 波群形態多樣,發病時,心電圖所有導聯的QRS 波群均見delta 波有12 例患者,占18.46%,心電圖5~9 個導聯的QRS 波群見delta 波有53 例患者,占81.54%。

表1 65 例患者QRS 波群時間及形態特征
65 例患者心室率均超過150 次/min,平均心室率為180 次/min,其中心室率在150~170 次/min 有27 例,占41.54%,其中,A 型(19 例,70.37%)、B 型(8 例,29.63%);170~220 次/min 有38 例,占58.46%,A 型(28 例,73.68%)、B 型(10 例,26.32%),心室率為170~220次/min明顯比150~170次/min多,且A 型多于B 型,差異均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65例患者的R-R間距表現出不規則特征,間距時間為0.25~0.70s。

表2 65 例患者的心室率特點(n,%)
預激綜合征若無心動過速,則無明顯癥狀,但當并發心動過速時,則表現出陣發性心悸與胸悶癥狀,如心跳加速、心慌胸悶、心絞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的可導致昏厥休克,甚至誘發心室顫動,造成患者死亡。因此,當出現心跳突然加快、心慌胸悶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預激綜合征本身不需要采用特殊治療,若并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則給予對癥治療;若表現為心室率快等房顫癥狀,則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同時給予直流電復律。如果患者室上性心動過速、頻繁房顫,則應長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從而起到預防發作的作用[4]。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經皮導管射頻消融技術臨床得到廣泛應用,預激綜合征實施經皮導管射頻消融技術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治愈率高、并發癥少、復發率低等優勢,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評[5-7]。
預激綜合征最簡便、最快速、最經濟的檢查方式是12 通道心電圖檢查,該檢查方式具有無創無痛、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勢,但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時,心電圖呈現出寬大QRS波群,容易被誤診為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室內差異性傳導等。本研究對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的心電圖結果進行分析,結果提示,患者心室率較快,均超過150 次/min,其中心室率為170~220 次/min 的患者占絕大多數[8]。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旁路肌束機制有關,由于旁路肌束心室端生理結構呈樹根狀,逆向傳導速度較快,而前向傳導速度較慢,心房激動傳導到心室后,經由旁路肌束回到心房,因此,當心房處于易顫期時,則可引發心房顫動[9]。同時,本研究還發現,心電圖QRS 波群呈多樣化,且波群時間多為0.11~0.29s 之間,可能是由于波群形狀與心房激動時傳遞方式的關系所致,當傳導僅經正常房室通路時,QRS 波群無delta 波,但僅經旁路肌束時,呈現寬大波形和較明顯的delta 波,而同時經過正常房室通路及旁路肌束時,僅出現部分delta 波,本研究多數患者3 種傳導方式同時并存。且本研究結果還提示,心電圖R-R 間距特征呈現出不規則,可能是心房顫動造成心房除極消失的原因。
綜上所述,通過觀察預激綜合征并發心房顫動患者的心電圖特征,可準確鑒別診斷疾病類型,從而提高診治效果,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