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瀟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子宮內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MP)為婦科常見和多發疾病,發病機制受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導致患者子宮腔內出現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從危害程度來講,可引起患者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1]。宮腔鏡是較為新型的微創治療方法,并在患者的疾病診療實踐中發揮了突出的效果。本文為探討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EMP)的臨床有效性,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以來我院收治的64 例子宮內膜息肉(EMP)患者為受試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以來我院收治的64 例子宮內膜息肉(EMP)患者,依照治療環節手術方式差異,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試驗組(34 例)。其中試驗組年齡31~63 歲,平均年齡(46±0.5)歲;對照組年齡30~64 歲,平均年齡(46±0.5)歲。比較兩組的平均年齡、息肉發生個數、息肉大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AAGL: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和治療實踐指南》;術前常規B 超診斷發現腫物;術后病理確診。
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嚴重心肺疾病;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精神疾病患者;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癌、宮頸癌、宮頸糜爛和宮內節育器引起子宮出血等。
試驗組采用宮腔鏡治療,對照組采用診刮治療(因月經紊亂等原因就診,術前未發現息肉,術后病理提示息肉)。
宮腔鏡:檢查可見灰紅色、肉樣質地的內膜腫物突出于宮腔內,蒂長短、粗細不一,直徑0.5~2cm,單發或多發。大而多者可充滿子宮腔。
分段診刮取子宮內膜活檢,可見子宮內膜未成熟上皮,呈增生期改變,無分泌現象。有時含腺體增生囊狀,呈腺瘤樣改變[3]。
將臨床療效分為痊愈、顯效、術后息肉復發三等級。痊愈:治療中,患者無不良病癥,治療后患者機體基本康復,無復發。顯效:治療中,患者無不良病癥,治療后患者機體基本康復,無復發。術后息肉復發:患者術后息肉復發,預后有復發,或合并感染和出血。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應用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數據用SAS 軟件包)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當P<0.05 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100.00%(34/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0.00%(27/30),術后息肉復發率分別為0.00%(0/34)和10.00%(3/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有效性比較[n(%)]
試驗組月經復潮時間、術后再次妊娠時間、并發癥發生指數分別為(35.1±2.4)d、(3.7±0.5)個月、1.7±0.1,對照組分別為(79.4±3.8)d、(7.6±1.3)個月、3.6±0.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

表2 兩組預后情況對比()
子宮內膜息肉(EMP)宮腔鏡微創治療方法的應用,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療效果,比之傳統診刮術治療,在臨床有效性、安全性、醫源性創傷降低上效果更佳。在微創外科治療該類疾病中,通過表1 和表2 兩項數據的研究結果證實為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療方法。
文獻資料數據進一步佐證,宮腔鏡下診刮在診治子宮內膜息肉中,共診斷出子宮內膜息肉11 例(36.67%);宮腔鏡下診刮符合率86.67%(26/30)明顯優于常規診斷性診刮符合率60.00%(18/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該治療方法有效率對比為90.15%和75.00%,復發率對比為7.58%和20.45%(χ2=10.531、9.084,P<0.05);還在血紅蛋白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黃體酮激素(LH)、孕酮(P)、雌二醇(E2)上對比效果均顯著(t=5.337、12.319、5.477、12.488,P<0.05);該治療方法有助于改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善貧血癥狀,下調雌、孕激素表達水平,抑制子宮內膜過度增生,降低復發率,提高臨床療效[5]。子宮內膜厚度、血紅蛋白水平、月經量;陰道點滴出血率、EMP 復發率差異均顯著(P<0.05);EMP 患者行宮腔鏡息肉切除術后予以宮腔內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系統可以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對改善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患者月經狀況,降低EMP 復發率等的發生率療效顯著[6]。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康復狀況、總治療有效率、各項手術指標上差異均顯著(P<0.05);依據最終的實驗結果顯示該治療方法在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顯著降低,改善健康恢復水平、明確宮腔鏡電切手術,比之傳統刮宮治療,更能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確保手術安全[7]。
綜合來講,子宮內膜息肉(EMP)的傳統診刮治療中感染、低鈉血癥及其陰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使得宮腔鏡治療的優勢凸顯。宮腔鏡以微創治療方法,創傷較小,實現了較為明顯的對比治療優勢,并在上述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從治療機理來講,該手術方法通過一根光學鏡經過宮頸管進入宮腔,可直視觀察患者息肉部位,并具有放大效應。從技術層面來講,宮腔鏡手術當中使得整個手術的視野暴露更加精準,最大程度實現了宮內病變精準定位。比之傳統手術憑手感診刮,在精準度上更加細致。對子宮內膜息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療效好、不開腹、出血少、痛苦輕、復發率低的特點,且對患者恢復極快。
綜上所述,宮腔鏡治療子宮內膜息肉(EMP)具有較高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突出表現在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月經復潮時間、術后再次妊娠時間、并發癥發生指數預后水平上,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