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詹青
(青海省交通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0)
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是指由外傷引起的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及軟骨增生、骨化等,進而導致關節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颊咭话惚憩F為踝關節僵硬、活動受限、關節疼痛、繼發跛行等癥狀,在活動時癥狀可加重,嚴重影響患者行走功能[1]。當前,臨床對該疾病的治療以保守治療與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但外科手術治療作為有創治療,不適合合并癥較多以及年齡較大的患者。常見的保守治療包括抗炎藥物、功能訓練、推拿等,但見效較慢,對疼痛控制不佳[2]。因此積極探尋更加穩妥、有效的治療方案是臨床當務之急。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實施了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收效理想,現進行如下報道。
選取2014 年2 月—2017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38 例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本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6 例,年齡45~76 歲,平均(61.25±5.58)歲,創傷原因:交通事故6 例,高墜傷10 例,意外扭傷12 例,重物砸傷10 例。損傷類型:左踝關節20 例,右踝關節12 例,雙側踝關節6 例。本次內容及程序符合醫學倫理學相關標準,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有明確外傷史,存在不同程度關節創傷,關節僵硬、行動不便,關節處伴有劇烈疼痛,活動時癥狀加重,經臨床診斷與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②本次開始前1 周內未接受過其他治療。
排除標準:①類風濕性關節炎、踝關節腫瘤、大骨節病、關節結核等骨性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血液系統疾病。③對關節腔注射治療不耐受者。④對本次用藥有過敏史或過敏體質者。
給予患者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選擇距骨上緣脛腓關節處三角形切跡為進針點,進針點周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穿刺針以此穿過皮膚、皮下組織與關節囊直至關節腔內,往回抽吸關節液,確定腔內無積液后,注入玻璃酸鈉(廠商:上海景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00160,規格:0.5mL:5mg)2mL,1 次/周,連續治療6 周。治療后囑咐患者進行踝關節屈伸、旋轉及側向運動,使藥物均勻分布于關節腔內,治療后觀察30min,如無明顯不適或不良反應后方可離開。治療期間囑咐患者日常注意休息、調護,注意保護避免踝關節過度活動加重損傷[3-5]。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美國矯形外科足踝協會(AOFAS)量表對患者踝關節功能進行評估,本量表包括地面步行(評分范圍:0~5 分)、后足活動(評分范圍:0~6 分)、疼痛(評分范圍0~40)、最大步行距離(評分范圍:0~5 分)、足部對線(評分范圍:0~10 分)、主動活動與支撐(評分范圍:0~10 分)、反常步態(評分范圍:0~12 分)、踝-足后穩定性(評分范圍:0~8分)等八個維度組成,每個維度評分越高,表明該功能越好[6]。
臨床療效判定:①痊愈:AOFAS 評分達80~100 分,踝關節X 線復查提示骨性融合,關節間隙消失,達到愈合標準。②有效:AOFAS 評分達60~79 分,踝關節X 線復查提示部分融合。③無效:AOFAS 評分低于60 分,踝關節X 線復查提示無連續性骨痂生長[7]。
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者5ml 空腹靜脈血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觀察指標包括白介素-1(IL-1)以及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NF-α)。
治療期間是對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進行觀察。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用()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應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治療后AOFAS 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AOFAS 評分對比(,分)

表1 治療前后患者AOFAS 評分對比(,分)
本組患者治療后血清IL-6、TNF-α 水平xz 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變化()

表2 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變化()
經臨床治療,本組患者中共20 例痊愈(52.63%),16 例有效(42.11%),2 例無效(5.26%),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36/38)。
治療期間1 例出現關節紅腫(2.63%),1 例注射后關節有酸脹感(2.63%),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2/38),均未經特殊處理,癥狀在1~3d 內自動消失。
踝關節主要由脛骨、脛骨下端關節面與距骨滑車構成,也稱為距骨小腿關節,其是連接人體小腿和足部的負重關節,解剖結構復雜,周圍有豐富的韌帶,任何一個關節結構出現變化都會對其周圍關節及組織形成影響,進而使得足踝部生物力學發生改變,增強局部應力,使軟骨磨損程度加重、變快。
踝關節受到創傷后,其周圍骨質及軟骨質損傷導致關節周圍結構發生改變,加重了軟骨磨損,導致軟骨出現退行性改變,逐漸形成關節炎癥。該病以踝關節骨性、軟組織結構異常以及軟骨退行性改變、壞死為主要病理特征,對患者生活形成嚴重影響,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最終可導致患者失去行走能力。
玻璃酸鈉也稱為透明質酸鈉,是關節滑液主要成分,同時也是構成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其在關節腔內能夠覆蓋與保護關節軟骨,起到潤滑作用,減少軟骨磨損,移植軟骨變性變化表面。本研究以關節腔內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玻璃酸鈉,收效理想,結果表明,本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達94.74%,治療后患者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明顯下降,踝關節功能明顯提升,且不良反應少,證實了對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患者實施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的臨床效果良好,能夠抑制軟骨變性,增強關節功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