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業中
(中山市東升醫院 廣東 中山 528414)
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宮頸浸潤癌存在一定的關系,將宮頸癌發展過程反映,過程分別為宮頸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癌、浸潤癌相關病理改變[1]。陰道鏡宮頸組織活檢具有一定的簡單性和有效性,但是依舊出現缺陷,診斷的正確性會因為相關原因產生影響,會漏診宮頸浸潤癌。本文主要分析陰道鏡下宮頸活檢應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效果,內容如下。
隨機抽取2018 年6 月—2020 年1 月我院病理科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患者60 例,患者年齡22~65 歲,平均年齡(40.2±2.1)歲。患者通過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后均予以手術治療,并選取宮頸組織病理活檢。本次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
檢查指征?;颊哌M行陰道鏡下宮頸活檢之前,其檢查結果均符合如下指征:①細胞學檢查結果異常;②患者具有接觸性出血以及宮頸糜爛等表現,或者經過系統治療后宮頸糜爛表現無變化,存在息肉、白斑以及紅區等現象。
陰道鏡活檢。采用GC5000B型號電子陰道鏡對患者實施檢查,操作均由資深醫生實施,對可疑病變位置實施活檢,如果出現顯著病變需要通過多點活檢方法,即3 點、6 點、9 點以及12 點,病理檢查組織范圍0.2~0.4cm 之間。
LEEP、宮頸錐切以及子宮全切?;颊卟捎玫腖EEP 刀,為環形切刀。手術前經過陰道鏡下予以宮頸活檢,診斷患者為宮頸上皮內瘤變,術前進行相關準備后待患者月經徹底干凈后7日實施手術治療?;颊卟捎冒螂捉厥?,對其予以消毒,確定充分暴露宮頸管后進行麻醉,麻醉選擇鹽酸利多卡因,應用劑量為2mL,標志移行區域范圍采用碘液,和患者病情進行結合采用環形點圈,對功率進行調整,將病變組織緩慢切除,止血采用電凝。
病理活檢組織學檢查?;颊哌M行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后予以相關手術,標本通過10%中性甲醛進行固定并予以不同梯度的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石蠟浸潤后,對組織蠟塊進行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等步驟后,在顯微鏡下病理學檢查。
液基細胞學檢查(TCT)方法:取所有患者的沉淀物標本放置在已經含有液基薄片(ThinPrep)處理液的容器中進行搖晃混勻,靜待10 分鐘以后進行離心,時間為10 分鐘左右棄上清液;之后再次將離心取得的沉淀物放入含有ThinPrep 保存液的容器中進行搖晃混勻,利用ThinPrep 制片機配制液基薄片,選取95%的乙醇進行15 分鐘的固定以后進行常規染色,,并針對記錄結果進行有效的分析。
應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我院病理科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患者進行數據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平方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根據組織病理學結果顯示:60 例患者中,LISI 患者為32 例。以組織病理學診斷作為金標準,兩組檢查方式的診斷陽性率、符合率比較,在LSIL 中,陰道鏡下檢查結果為:陽性19 例(31.67%),與病理學診斷符合率為59.38%;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陽性28 例(46.67%),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87.50%。陰道鏡下檢查診斷符合率為60.71%相較于液基細胞學檢查診斷符合率為87.5 低,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法診斷LISI 陽性率、符合率
根據組織病理學結果顯示:60 例患者中,HSIL 患者為28 例。以組織病理學診斷作為金標準,兩組檢查方式的診斷陽性率和符合率比較,在HSIL 中,陰道鏡下檢查結果為:陽性17 例(28.33%),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60.71%,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陽性25 例(41.67%),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89.29%。陰道鏡下檢查診斷符合率為60.7%相較于液基細胞學檢查診斷符合率為89.29%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種檢查方法HSIL 結果對比
宮頸癌患病通過癌前病變、早期浸潤癌以及浸潤癌,疾病的出現和發展具有緩慢趨勢,然而疾病發展會出現逐層遞進[2]。臨床研究表明,預防以及治療宮頸癌時,選擇有效的措施能夠對癌變病變的產生以及發展予以控制,可有效阻斷宮頸癌病情。即使發病機制并未確定,臨床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和宮頸癌疾病間存在相應的聯系性。探討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有關危險因素,可將宮頸癌相關疾病發生率進行降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宮頸癌屬于臨床常見女性惡性腫瘤,近年來此病患病率逐年提升,且患病人群逐漸趨向年輕化。而三階梯為目前宮頸癌癌前篩查方案。在進行檢查過程中如果HPV(高危人乳頭瘤病毒)和人體細胞學結果異常時,陰道鏡檢查在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陰道鏡可放大視野,通過涂碘以及醋酸等相關試驗可對宮頸上皮病變進行直觀的觀察,同時可將檢驗正確性提升[3]。然而在臨床研究過程中,陰道鏡活檢取材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為此檢驗正確性依舊為臨床爭議。有學者進行研究后表明,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診斷正確率范圍為43%~75%之間,同時宮頸上皮內瘤變程度越輕會提升其誤診率。本次結果顯示以組織病理學診斷作為金標準,兩組檢查方式的診斷準確率比較,在LSIL 中,陰道鏡下檢查結果為:陽性19 例(31.67%)、與病理學診斷符合率為59.38%,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陽性28 例(46.67%),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87.50%;在HSIL 中,陰道鏡下檢查結果為:陽性17 例(28.33%)、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60.71%,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為:陽性25 例(41.67%),與病理學診斷的符合率為89.29%,故液基細胞學診斷符合率顯著高于陰道鏡下檢查。因為宮頸上皮內瘤變并無顯著的癥狀表現,依據臨床檢查不能夠對其進行正確診斷,就目前而言需要通過多種輔助方法聯合應用,但是最終還需要進行病理檢查[4]。宮頸細胞學涂片、宮頸多點活檢以及宮頸管搔刮書屬于宮頸上皮內瘤變以及早期宮頸管綜合診斷方法,其中宮頸多點活檢為碘染、醋酸肉眼觀察法以及陰道鏡下檢查,目前早診技術有所完善發展。對于宮頸組織活檢診斷正確的影響原因,目前臨床研究后認為和多原因存在關系,包含宮頸管病變范圍、診斷醫生的操作以及經驗等[5]。有學者進行分析后認為,對陰道鏡檢查正確性的影響因素和檢查滿意度呈現正相關,陰道鏡檢查對漏診率不滿意比例在7%以上。同時多點活檢診斷正確率和單點活檢診斷正確率相比,前者較高,這是由于多點活檢具有較多的檢測組織,提升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正確率。而臨床工作經驗在2 年以下的操作人員其診斷正確率大致為75%左右,工作經驗在2 年以上的操作人員其診斷正確率在92%以上,因此高年資醫生可提升宮頸活檢的診斷正確率。與此同時,陰道鏡檢查滿意度對于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具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病變位置未充分暴露定向活檢會將正確率降低。而另外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為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則是評估宮頸上皮細胞病變,和宮頸病變程度呈現相關性,與此同時,分娩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活檢正確性同樣會產生影響,和分娩過程中宮頸損傷存在關系,宮頸位置產生撕裂,充分暴露了宮頸轉化位置,陰道鏡可對此位置進行觀察,加強了錐高會增加宮頸錐切除完整病灶的可能性[6,7]。對于絕經患者而言,影響活檢正確的主要因素為人體激素缺乏,轉化區從而產生回縮,不容易暴露病灶,將診斷正確率降低。
綜上所述,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斷采用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顯著優于陰道鏡下宮頸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操作簡單,診斷準確率高,應作為主要手段。如果患者為可疑患者需要通過多種方法診斷,確保患者安全。此外臨床工作人員需要累積經驗,了解陰道鏡檢查的有關方法和技巧,和實際病情結合做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