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妨娥 賈魯 馬玉鳳 何俊美 王琪 王永沛
(1 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 山東 菏澤 274400)
(2 菏澤市市立醫院 山東 菏澤 274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屬臨床多發慢性呼吸系統疾病[1]。腸內營養屬臨床應用廣泛的營養支持療法,其主要優勢藥物經門靜脈進入肝臟內部,可顯著提高蛋白質分解及代謝效率,經腸道吸收模式可降低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各類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能夠滿足患者機體對各類營養物質的需求,也可保護胃腸道粘膜組織,有助于改善慢阻肺患者的預后效果[2]。本文選取我院相關疾病患者為對象,探討分析營養支持療法的具體應用方案及臨床價值。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0 月菏澤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160 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80 例。全部160 例患者經多項常規檢查均確診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且同意參與。研究組患者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年齡為48~71 歲,平均年齡(60.57±2.33)歲,對照組患者男性44 例,女性36 例,年齡47~73 歲,平均年齡(60.62±2.35)歲,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所有對象入院后均給予機械通氣治療,配合采取祛痰、解痙、止咳、抗感染等慢阻肺基礎治療方案。醫師對兩組患者進行日常飲食指導,結合患者病情適量補充電解質、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物質。
研究組患者以上述治療方案為基礎,加用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共治療2 周,治療期間需留置鼻胃管。治療第1d 采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5%)給予營養支持。治療第2d 采用鼻飼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腸內營養液劑量為500mL(高營養多聚合劑)。治療第3d 將腸內營養劑量調整為1500mL。行腸內營養支持療法期間需結合環境溫度對營養液適當加溫處理,為提高腸內營養療效,可采用營養泵持續24h 給藥。結合患者機體恢復情況調整拔除鼻胃管時間,拔管后采用口服的方式持續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統計并評估組間治療前后營養指標(BMI、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血氣指標(PH、PaCO2、PaO2)、脫機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
統計并評估組間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治療前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優勢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營養指標比較()
統計并評估組間治療前血氣指標pH、PaCO2、PaO2等血氣指標,研究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pH、PaCO2、PaO2等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研究組脫機時間為(6.91±2.45)d,住院時間為(13.35±2.87)d,對照組脫機時間為(8.44±2.82)d,住院時間為(16.27±3.76)d,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慢阻肺患者受病情影響,體質虛弱,如營養狀況不佳可導致呼吸機功能與強度均受到不良影響,也可導致免疫機能下降,呼吸通氣能力降低,嚴重影響慢阻肺患者治療及預后效果[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普遍病情危重,需行機械通氣治療,治療期間患者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狀態,體內合成蛋白質總量降低,抗感染能力下降,如未能及時補充營養物質可對治療及預后效果產生較大影響。
引發慢阻肺患者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與氣道阻塞引發的肺泡彈性降低相關,患者機體耗氧量增加,長期高碳酸血癥可誘發電解質紊亂及消化功能異常,影響氧及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4]。腸內營養是臨床應用廣泛的營養支持療法,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腸道功能無顯著障礙,適合采用該方案治療。人體對各類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主要通過腸道完成,腸內營養支持藥物經過人體腸道吸收后可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系統中,進而增加蛋白質合成量,并有效調節分解代謝頻率[5]。與其他營養支持療法相比,腸內營養由腸道吸收,對患者心血管系統無不良影響,可將其應用于慢阻肺合并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同時,腸內營養支持療法能夠促進氣道黏膜防御功能及通氣功能恢復,可抑制感染,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有效保護患者胃腸道功能,預防胃腸黏膜萎縮,抑制腸道內毒素與細菌移位,預防腸衰竭引發的病情惡化,也可降低腸源性感染所致敗血癥等疾病[6,7]。
統計分析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可知,加用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的研究組患者治療后BMI、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轉鐵蛋白等營養指標及血氣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據此可認為腸內營養支持療法能夠改善患者機體營養狀態,調節血氣指標,改善通氣功能,緩解呼吸衰竭等癥狀。研究組患者脫機時間及出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據此可認為常規基礎支持治療與營養支持療法聯合可縮短治療時間,提高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發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營養支持療法治療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