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霞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0)
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此類患者多伴有蛋白質代謝紊亂、脂肪代謝紊亂、糖代謝紊亂等現象,會大大降低機體免疫力,為結核菌生長繁殖提供了環境支持,增加了感染肺結核幾率[1-3]。另外,受到肺結核疾病影響,機體對胰島素需求量會大大增加,降糖藥物的干預效果會大大減弱,然后誘發糖尿病等,從而導致出現肺結核合并糖尿病[4]。由于肺結核和糖尿病兩種疾病之間會互相影響,這也給臨床治療與護理工作帶來了更大挑戰[5]。因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開展研究,分析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在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時段到我院接受治療的50 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5 例。對照組中:男性14 例,女性11 例,年齡30~70 歲,平均年齡(49.98±4.06)歲;觀察組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齡31~70 歲,平均年齡(49.95±4.10)歲。組間各項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對本次研究知情,簽訂同意書;(2)符合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相關診斷標準;(3)無精神疾病者。
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研究者;(2)處于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3)伴有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
本次選擇的50 例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相同的血糖控制、抗結核治療方案,結合藥敏實驗結果、血糖監測結果對所使用的劑量進行調整。并以此作為基礎。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內容:入院之后為其講解醫院環境、規章制度、使用藥物的作用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行整體護理干預,主要內容:(1)心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多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內心真實狀態,并選擇合適方式講解疾病發生原因等,最大程度幫助緩解內心壓力以及疏導負面情緒,增強康復信心;除此之外,還應當做好家庭支持系統干預,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平臺,使其在情感上有所寄托[6]。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發生原因,使其了解兩種疾病之間會相互影響,以及注意事項、自我保健方法、疾病預防等多個方面知識,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患者實際理解能力以及受教育程度等,選擇合適的而語言方式進行,盡可能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作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除此之外,還可組織患者之間進行交流(病友會),互相分享治療與護理經驗等。(2)藥物干預: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病情復雜,用藥也較為復雜,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不同藥物的藥理作用、使用劑量、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情況仔細掌握,并實時觀察病情,做好預防措施,降低高血壓等多種不良現象發生,此外,還可結合病情對用胰島素用藥劑量進行調整。除此之外,需要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如何進行血糖監測,并糾正錯誤方式等,有利于及時發現是否存在異常情況等。(3)飲食干預:飲食方面應當結合患者的喜好,制定出合理的飲食方案,并認識到食療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囑咐多攝入富含優質蛋白食物,以五谷雜糧為主,多食新鮮果蔬;不得攝入組織胺高的魚類,避免出現過敏等現象;嚴格控制糖分攝入,避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每日都應當攝入足夠的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除此之外,不得吸煙與飲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7]。(4)活動干預: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有氧鍛煉方案,如:打太極等,切記不得負荷運動;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則,漸漸增加肺活量,且有利于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加。(5)預防感染:由于肺結核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更要做好預防感染工作,每日都應當對病房進行消毒、清潔與透氣,禁止不相關人員隨意進出病房,不僅可確保病房安靜,還能夠盡可能避免患者發生感染;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每一項護理操作都應當在無菌環境下開展;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予以抗生素干預,開展抗感染工作;定期組織防病宣傳工作,便于患者能夠不斷增加對肺結核疾病傳播方式的了解,從而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夠盡可能預防感染。出院指導:在出院當日行一對一指導,幫助了解出院后注意事項,如如何預防感染、及時更換床單等,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態,并按時進行復查。
對兩組患者血糖控制、肺結核治愈以及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進行觀察,并對比分析。肺結核治愈:臨床癥狀均消失,經檢查痰菌轉陰。血糖控制標準:空腹血糖與餐后2h 血糖分別低于7.2mmol/L、10mmol/L。滿意度行醫院自制問卷調查。
將數據納入SPSS21.0 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血糖控制良好率、肺結核治愈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血糖控制良好率等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6.00%,對照組為76.00%,組間對比結果顯示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n(%)]
現今,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加上老齡化人口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肺結核疾病發生率。上述兩種疾病之間互相影響,并發時易出現惡性循環,增加控制難度,護理工作開展也更為困難[8]。
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以及血糖控制良好率、肺結核治愈率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提示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予以整體護理措施干預后效果理想。傳統護理方式往往不具有針對性,由于目前醫護工作更加繁忙,通常只能夠機械性的完成任務,對患者予以常規性健康知識宣教、病房巡視等,因此,缺乏系統性以及針對性,所以開展后效果并非十分理想。整體護理方式顧名思義,其是從整體上進行護理服務,能夠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出方案,具有有計劃性,然后循序漸漸的予以干預,有效變被動為主動,幫助意識到良好心態、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合理運動等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上良好控制血糖、提高肺結核治愈率,并在無形之中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予以整體護理措施干預,可幫助控制血糖指標,增加肺結核治愈率,在無形之中提升了護理滿意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