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男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兒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疾病,廣義上是指鼻腔、咽喉等部位出現急性炎癥,狹義上是指普通感冒[1]。該疾病的發生,多是病毒感染所致,少數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考慮到小兒年齡小、表達不清,臨床治療時對護理工作的依賴性強,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有利于改善療效和預后。本研究選取84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作為對象,實施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獲得了滿意效果,現將資料總結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兒84 例,采用數表法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42 例,包括男性患兒24 例(57.1%)、女性患兒18 例(42.9%);年齡1~12 歲,平均年齡(6.3±2.5)歲;病程1~7 天,平均病程(3.6±1.8)天。試驗組42 例,包括男性患兒22 例(52.4%)、女性患兒20 例(47.6%);年齡2~13 歲,平均年齡(5.8±2.7)歲;病程1~6 天,平均病程(3.2±1.5)天。對照組和試驗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且倫理學機構經審通過。
(1)納入要求[2]:經影像學、實驗室和病原學檢查確診;年齡<14 歲,臨床資料完整;家長知曉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神經系統病變,其他感染如過敏性鼻炎、流感、支氣管炎等。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①患兒入院后,提供安靜舒適整潔的病房,室內溫度控制在22~25℃,濕度控制在50%~60%。②觀察患兒的體征變化,通過拍背、霧化幫助患兒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病情較重的患兒,要合理選擇吸痰時機。③監測體溫變化,當體溫超過38℃,進行物理降溫,例如冰袋冷敷、酒精擦身、溫水浴等;當體溫超過38.5℃,遵醫囑使用退熱藥物。④調整患兒的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為主,叮囑患兒適當多飲水,禁食生冷、刺激、油膩食物。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健康教育護理,內容包括:(1)疾病健康教育。為患兒及家長介紹上呼吸道感染知識,包括病因、危害、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對疾病有正確的、全面的認識,糾正錯誤的想法。護理人員通過口頭講解、親身示范,演示護理操作,耐心解答疑問,提高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2)心理健康教育?;純喊l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出現哭鬧行為,影響治護操作,此時護士應加強心理干預。對于年齡<5 歲的患兒,可以使用玩具、圖片、視頻吸引注意力;同時家長在一旁協助,提高患兒的依從性。年齡≥5 歲的患兒,護士要和患兒多溝通,及時疏導不良心理,講解每項操作的作用和方法,獲得患兒的同意后再操作。(3)生活健康教育?;純翰∏榉€定后,護士應指導患兒多運動,參加室外活動,來增強機體抵抗力。合理安排飲食,多進食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幫助患兒樹立自我防護意識,要佩戴口罩,定時定量用藥,并觀察藥物不良反應情況。(4)出院健康教育。出院時,再次進行知識宣教,重點是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例如:家長要培養患兒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規律作息,飲食注重營養均衡,冬季多曬太陽,定期進行體檢等。留下聯系方式,通過電話、微信隨訪的形式,了解患兒的恢復情況,出現異常回院隨診。
(1)出院前,通過調查問卷測評護理滿意度,滿分100 分,分為非常滿意(>80 分)、基本滿意(60~80 分)、不滿意(<60 分)3 個層級[3]。(2)比較兩組患兒的治療恢復時間,以體溫正常、癥狀消失、住院時間為代表。(3)評價患兒的臨床依從性[4]:積極自覺地配合各項治護操作為優;在醫護人員的叮囑和指導下能完成治護操作為良;有哭鬧行為、無法完成治護操作為差。
將數據輸入Excel內,利用SPSS 25.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對護理工作總滿意度42 例(97.6%),高于對照組的35 例(83.3%),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總滿意率比較[n(%)]
試驗組患兒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消失、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恢復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治療恢復時間比較(,d)
臨床依從性上,試驗組患兒優良率為95.2%,高于對照組的76.2%,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患兒臨床依從性優良率比較[n(%)]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沒有年齡、性別、地區、職業之分,其中兒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高發群體[5]。流行病學顯示,上呼吸道感染多見于冬春季節,傳播方式有飛沫、污染的手部和用具等,在傳播季節易造成大范圍流行。臨床治療時,目前尚無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以對癥治療、緩解癥狀為主,同時多休息、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造成繼發性細菌感染[6]。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發生后,治療過程中做好護理工作,才能實現預期的治療效果。
童黎靜[7]的研究中,選取76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接受同樣的治療方案,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針對性護理組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結果表明針對性護理組患者的咳嗽、發熱、咽痛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以84 例患兒為對象,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包括疾病、心理、生活、出院四個方面的內容。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體溫正常、癥狀消失、住院時間更短,護理滿意率和臨床依從性優良率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可知,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能增加患兒和家長的疾病知識,及時緩解不良心理和情緒,指導患兒養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并在出院后注意相關事項,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8]。結合文中數據,可見相比于常規護理,聯合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針對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開展護理和健康教育工作能加快恢復速度、提高臨床依從性,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