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香
(米易縣中醫醫院 四川 攀枝花 617200)
創傷性骨折最顯著的臨床特征為疼痛,此外,骨折處紅腫、變形或者骨裂等都是主要臨床現象[1]。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干預,很容易導致患者失去自由行動能力,影響其日常生活和工作[2]。目前,臨床多以手術復位,手法復位治療為主,但術后恢復期較長,疼痛感劇烈,要想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疼痛,促進骨折恢復,必須輔以精心的護理干預[3]。為研究對創傷性骨折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的臨床效果以及對疼痛減輕的影響,本文特選取90 例患者展開分組治療探討,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90 例創傷性骨折患者為本次研究資料來源,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45 例患者中,男性占31 例,女性占14 例,年齡分布在15~58 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7.35±6.94)歲,上肢骨折患者占21 例,下肢骨折患者占16 例,肋骨骨折占8 例;在觀察組45 例患者中,男性占29 例,女性占16 例,年齡分布在15~60 歲的范圍,平均年齡為(37.51±7.03)歲,上肢骨折患者占22 例,下肢骨折患者占14 例,肋骨骨折占9 例。兩組患者對比基本病例資料(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會研究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臨床資料完整的患者;知情且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患者。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嚴重合并癥和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精神疾病史患者;免疫系統障礙疾病患者;不配合護理的患者。
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護理,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常規生命體征監測、病房環境管理、健康宣教、病情觀察以及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在上述常規治療護理干預下聯合以下治療護理措施:
(1)疼痛護理,首先,觀察評估患者的疼痛度,每位患者的疼痛承受力不同,必須重視其個體差異性,制定合適的疼痛護理方案。若患者疼痛度較輕,可通過聊天、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使其自行緩解。若疼痛度較重,可通過先進的醫療設備探查導致疼痛的原因,之后根據其原因進行用藥治療干預。就西醫方面來看,護理人員可遵循醫囑指導患者服用或者注射鎮痛藥物,或使用鎮痛泵。(2)就中醫治療來看,可通過服用中藥湯劑,主要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等效果的方藥進行湯劑配置,代表湯劑有桃紅四物湯和活血通絡湯等。(3)中醫技術方面有中藥離子導入、中低頻脈沖電治療、中藥貼敷療法、蠟療等形式進行抗炎鎮痛治療。①中藥離子導入是利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通過皮膚或穴位導入人體,一般治療20~30 分鐘。治療部位有金屬異物者,帶有心臟起搏器者慎用此治療方法。②中藥濕敷療法是將敷料侵入38~43℃中藥液中,擰至不滴水為宜,敷于患處20~30 分鐘。③中藥冷敷療法是將敷料侵入8~15℃中藥液中,擰至不滴水為宜,敷于患處20~30 分鐘,此法多用于骨折損傷早期。④蠟療技術是將加熱溶解的蠟制成蠟塊、蠟墊、蠟束等形狀敷貼于患處,或將患部侵入溶解后的蠟液中。此方法多用于骨折復位后創傷后期。(4)心理護理,觀察評估每位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狀態,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內心的不安和恐懼情緒,告知其骨折的可治愈性,多向患者講解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療護理信心,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和主動性;(5)安全護理,病房內應配套基礎護理設備,比如緊急搶救藥品、心電監護儀器和導尿管等,做好急救準備。護理人員需加強巡房工作,安排陪護進行照顧。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護理前后疼痛變化情況,采用VAS 疼痛評分對患者的疼痛度進行評定[4],分值在0~10 分,0分為無痛,3 分以下輕微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影響患者睡眠質量,7~10 分為重度疼痛,患者難以忍受。
(2)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治療護理的滿意度情況,采用自制問卷調查表的形式調查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5],根據Cronbachα 系數檢驗,本次問卷信度值在84.26%,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問卷總分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 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數據納入SPSS22.0 軟件中分析,兩組患者的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以()表示,而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率(%)進行表示,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護理后,兩組患者的VAS 疼痛評分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評分顯著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評分對比(,分)
根據問卷調查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情況對比[n(%)]
創傷性骨折主要是由于交通意外、高處墜落、體育運動等導致,最常見的有四肢創傷性骨折,肋骨骨折等,輕者行動能力將受到較大限制,嚴重者可能直接失去自由活動能力,但只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護理干預,該骨折有很高的治愈性[6,7]。但在治療期間會產生嚴重的疼痛感,影響其治療的舒適性,降低其治療依從性和主動性,很大程度上會延緩骨折恢復進程[8]。對此,輔以精心的護理干預降低患者的疼痛顯示出其必要性。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常規的治療護理干預能夠提供患者基本的治療護理服務,滿足其基礎治療護理需求,但實際上這樣的治療護理具有較強的常規性和普遍性,其治療護理難以使每位患者皆感到滿意,在緩解疼痛方面的作用也較小,最終達到的護理成效也不夠理想。而在此基礎上采取中西結合治療護理、心理護理等措施,就可彌補常規護理的缺陷,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綜合的護理服務,滿足其更高的護理需求。不僅可以改善其心理情緒,穩定其治療護理的心態,使患者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展現出更高的主動性和依從性,在緩解疼痛方面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最終達到預期的治療護理成效。
綜上,對創傷性骨折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護理能夠取得顯著的成效,有助于在減輕疼痛方面起到理想的臨床效果,是一種應用價值較高的聯合治療護理方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