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冬梅
(通州區人民醫院兒科 江蘇 南通 226300)
作為一種終身性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支氣管哮喘具有發病率高、病情反復的特征。目前治療哮喘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長期規范化用藥,但僅可降低復發率和二次入院率,所以患者仍須掌握一定的出院后自我護理技巧。延續護理是遠程教練式管理在家庭護理中的延伸模式,是一種主要以網絡、電話、郵件等現代工具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為目的護患互動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顯示[1],通過給予支氣管哮喘患兒延續護理,能夠有效降低疾病的發作率、提高患兒家長的參與效能、提高患兒生活質量,因此出院后的延續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疾病的預后意義重大。本次研究中,筆者選擇了我院2016年3月—2019 年3 月病區與兒科門診確診的80 例哮喘患兒,隨機分成了采取延續護理和常規護理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比較了兩種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6 年3 月—2019 年3 月在南通市通州區人民醫院病區與兒科門診確診的80 例哮喘患兒,這些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 年版)》中的診斷標準[2]。本研究經醫院學術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長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性將這些患兒等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中,女、男性患者分別有19、21 例,年齡為3~10(4.7±2.9)歲;對照組中,女、男性患者分別有17、23 例,年齡為2~11(4.5±3.1)歲。從年齡以及性別等諸多資料上看,兩組患者的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病時間超過一年,處于哮喘急性緩解期;②家長可瀏覽、收到手機微信內容。排除標準:①拒絕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的患者;②意識模糊、病情危重、患失語癥/精神心理疾病/失聰,不能展開有效溝通。
對于對照組患兒及其家屬,給予提供常規的出院指導,具體有:對患兒家長發放醫院自制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手冊,參照出院醫囑提供用藥指導、用藥保存注意事項,建議患兒避免生冷海鮮等易過敏食物、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等,最后提醒患兒家長定期來院復查就診。觀察組患兒,則在對照組患兒指導基礎上予以延續護理。具體方法:①創建延續性隨訪小組,該組中必須有護士長、主治醫生各一名、護士三名。②創建延續性護理檔案,小組護理人員根據患兒臨床資料建立電子檔案,增加患兒家屬聯系方式,安排專業護理人員管理電子檔案,詳細記錄患兒每次復查及隨訪了解到的相關信息。③建立公共交流平臺,開設“支氣管哮喘家庭”公眾號,每隔一段時間向各個家庭發出確保空氣清新、美化環境的提示,盡可能地使那些會影響到患兒病情的環境因素消除掉;定期開展身體檢查工作,為患兒的用藥提供指導;盡量少去甚至不去空氣流通差的公開場所,季節更迭時要避免受到上呼吸道感染,若不幸受到感染則需盡快接受治療;加大頻率和患兒進行溝通,多方位地掌握患兒的心理狀況,對其給予一定鼓勵;考慮到哮喘患兒出現了隱性失水問題,因此需要求患兒多吃水分足的食物,減少食用碳水化合物。④定期安排護理人員每周以群聊方式回答患兒家長提出的問題,并給予支持和鼓勵,以增強患兒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信息的掌握程度;遇到治療疾病相關的專業性問題,由護士轉告小組醫師第二日進行解答。⑤電話隨訪,辦理出院手續后的一個月內,每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兩到三個月內,則每兩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
①通過微信或電話隨訪給予自制的“患兒支氣管哮喘積分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患兒的哮喘癥狀。②通過微信或電話隨訪調查患兒的每周哮喘發作次數、因病誤學天數、急診就診次數。③根據電話或者微信隨訪結果編制“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以此為依據對延續護理的滿意度作出評價。
①患兒急診、誤學與哮喘發作情況調查[3]:通過網絡平臺統計兩組患兒試驗后哮喘發作的次數、急診次數、誤學的天數。②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包括:以滿意程度為評判依據,其可分成一般、滿意、不滿意、很滿意、很不滿意這五個等級,和其對應的分值分別為3、4、2、5、1 分,由患兒家長負責評分。
觀察組的誤學天數、哮喘發作次數、急診次數三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急診、誤學與哮喘發作狀況的比較情況(,次/月)

表1 兩組患兒急診、誤學與哮喘發作狀況的比較情況(,次/月)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平均得分高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小兒哮喘屬終身性慢性氣道疾病,從我國哮喘總量上看其發病率占比為3%,導致小兒的生活質量受到了顯著影響。臨床為預防哮喘復發及病情進展需長期進行系統性治療及控制,然而引發哮喘的危險因素多且繁復,患兒難以杜絕接觸過敏源,而防護工作單純依靠專業醫護人員開展,難以達到滿意成果,且占用大量醫療資源[4]。同時,回家后的患兒或許會因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病情反復的情況,使后續治療難度增加。此外,哮喘的病程較長,實施規范化、標準化的用藥治療是相當關鍵的。為此,有關護理人員必須向患兒家長提供科學的引導,力求得到患兒及其家長的協調與配合。通過采取延續護理模式,有助于大大擴大幼兒護理的覆蓋面,令患兒即便是在家依舊能接受到規范、合理的治療。研究顯示[5],控制哮喘患兒的病情控制不僅要依靠有效的臨床治療與優質的護理干預,出院后是否獲得延續護理也對患兒病情預后影響重大,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實施延續護理,不但能夠減少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作次數,還能有效降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病死率。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延續護理以后的觀察組患兒的誤學天數、哮喘發作次數、急診次數三項數據都要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論與劉曉云[6]等人的研究相一致。最后,我們經過分析患兒家長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后發現,試驗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平均得分為(4.7±0.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1±0.4)(P<0.05),表明通過延續護理,長時間和家長溝通與互動,把護理進行延續下去確實能夠提高家長的滿意度增加護患之間的好感。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能夠減輕支氣管哮喘患兒的癥狀和發作次數,增加家長的滿意度,效果確實、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