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珍
(青海省交通醫院腎內科 青海 西寧 810008)
腎內科收治的危重病人,情況相對比較特殊,普遍具有病情危重、進展迅速的特點,在臨床治療及護理方面,存在較大難度,特別是對于護理安全有著較大的風險[1]。一旦護理安全管理不到位,患者可能出現各種不良事件或并發癥,進而影響疾病治療和預后恢復。所以,在腎內科危重病人的護理當中,要特別注意護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對策控制和消除安全隱患,為患者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2]。基于此,本文選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腎內科危重病人72 例,研究了腎內科危重病人的護理安全管理與對策。
選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腎內科危重病人7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 例。對照組中納入20 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5~82歲,平均年齡為(53.3±3.5)歲,疾病類型包括18 例慢性腎功能不全、9 例急性腎功能不全、2 例腎病綜合征、2 例重癥狼瘡腎炎、2 例血管炎、3 例其它疾病;觀察組中納入22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4~81歲,平均年齡為(53.1±3.6)歲,疾病類型包括20 例慢性腎功能不全、10 例急性腎功能不全、2 例腎病綜合征、2 例重癥狼瘡腎炎、1 例血管炎、1 例其它疾病。兩組比較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腎內科危重病人的判定標準,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合并其它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其它嚴重慢性病的患者,有認知或溝通障礙的患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按照腎內科常規護理規范,針對腎內科危重病人,嚴密監測病情變化,遵醫囑完成相應的護理操作,包括日常的健康宣教、用藥護理、生活護理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護理安全管理。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培訓,針對腎內科危重病人的多樣性、復雜性特點,安排相應的培訓知識和培訓內容。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通過理論知識講解、實踐操作強化、臨床實踐考核等環節,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安全管理能力。要讓護理人員了解更多疾病相關知識、危重病人誘發原因、相關臨床癥狀表現等。在實踐培訓中,要針對危重病人常見的不良事件或并發癥針對性操作,控制和消除危險因素,減少不良情況的發生。培訓后采取完善的考核,確保護理人員知識能力水平充足,能為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進一步強化日常護理安全管理工作,對于處于昏迷狀態的腎內科危重病人,由于無法表達主觀感受,因此需要依賴儀器監測生命體征。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對不良事件的預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日常用藥方面需要仔細核對,確認無誤后方可給藥,避免誤操作。強化對護理人員的管理,合理排班協調護理資源,保證滿足工作任務需求的情況下,盡量讓醫護人員得到更多休息,避免產生工作疲勞。交接班過程中,必須做好完善的記錄,仔細核對確認患者各方面情況。在關鍵位置設立警示標語,如走廊、病房等,隨時提醒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注意安全,避免出現滑倒、墜床、燙傷等意外事故。在配藥和輸液前后,都要仔細核對患者信息,操作期間提醒患者和家屬,不要和護理人員交流,以免分散注意力。
比較兩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情況。不良事件及并發癥指標包括壓瘡、感染、堵管、靜脈炎、內瘺血栓。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采用自制問卷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越好。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評價,總分100 分,80~100 分為非常滿意,60~79 分為滿意,60 分以下為不滿意。
使用SPSS20.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分別行t、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發生率為5.56%,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94.68±3.57)分、護理安全評分(95.27±3.63)分,分別高于對照組的(80.26±1.44)分、(78.19±1.02)分,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評分的比較()

表2 兩組護理質量及護理安全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4.44%,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的比較[n(%)]
對于腎內科危重病人來說,由于自身疾病因素的影響,情況比較嚴重,隨時都可能受到生命安全的威脅[3]。因此對于臨床護理有著很高的要求,如果護理安全管理做得不到位,導致患者出現各種不良事件或并發癥,將大大提高患者危險程度,甚至可能間接引起患者死亡[4]。因此,在腎內科危重病人的護理當中,要特別重視護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對策,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強化和提升護理安全管理效果,為患者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通過開展護理安全管理對策,能夠有效減少腎內科危重病人發生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后恢復狀況,因而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5]。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首先要做好對腎內科醫護人員的培訓教育,幫助醫護人員提高腎內科疾病相關知識及對危重病人的正確認識,提高開展護理安全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積極主動的為患者提供更為完善的護理與保護。對日常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強化,針對腎內科危重病人的特點,分析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及并發癥,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預防[6]。做好醫護人員方面的管理,合理協調安排人力資源,保證良好的工作狀態,完善交接班等工作細節,避免護理遺漏。設置各種警示標語,隨時提醒患者、家屬、醫護人員,注意安全保護,以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7]。由此可見,通過開展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對于腎內科危重病人來說,對于患者的安全和預后的改善,都能夠發揮出較高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在腎內科危重病人的護理中,采取有效的護理安全管理對策,能夠減少不良事件及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確保護理安全,同時可提升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