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紅 李廣琴
(張家港澳洋醫院 江蘇 蘇州 215600)
院內感染包含呼吸感染、泌尿感染、手術部位感染等,屬于亟待各大醫院解決的一項難題,對于醫院而言,實施科學、合理的防控措施對降低醫院感染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實施積極的院感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在促進和諧護患關系建立、醫院良好形象樹立方面有重要意義[1]。本文主要分析分層次護理管理應用于院感控制方面的價值,旨在為今后臨床管理方案的選擇提供參考,具體研究內容整理如下。
本次研究中的觀察對象均選自于本院接收的住院患者中,50 例患者均為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入院。上述患者經數字隨機分組法被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占25 例。以上患者及家屬均對研究知情且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本研究將合并意識障礙的患者排除。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性別,男性、女性例數分別為19 例、6 例;年齡范圍:年齡上限值為80 歲,年齡下限值為32 歲,年齡平均值(74.19±3.38)歲;體重范圍:體重上限值為85kg,體重下限值為43kg,體重平均值為(60.29±1.87)kg;依據住院原因,骨折手術患者1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8 例,婦科手術患者7 例。
觀察組:根據患者的性別,男性例數占20 例,女性例數占5 例;年齡范圍:年齡上限值為83 歲,年齡下限值為34 歲,年齡平均值(74.24±3.41)歲;體重范圍:體重上限值為88kg,體重下限值為40kg,體重平均值為(60.47±1.82)kg;依據住院原因,骨折手術、心血管疾病以及婦科手術患者例數分別為12 例、10 例以及3 例。
兩組住院患者的資料數據相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可以展開科學比對。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展常規健康宣教、病情觀測護理,完善基礎性護理工作等。
觀察組開展分層次護理管理,詳細管理內容如下:
(1)醫院各個科室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當中相關制度執行護理管理工作;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持續完善和建立院內基礎護理設備,以保證醫院的軟硬件設備均可以符合護理工作的標準與要求。
(2)組建醫院分層護理管理小組,由各科室當中的護理人員組成,組長由科室的護士長擔任。依據護理人員的年齡、工作時間、學歷以及職稱等開展分層工作,N4 級為工作10 年以上,N3 級為工作8 年以上,N2 級為工作3~8 年,N1 級為0~3 年。結合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培訓,以豐富其理論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3)安排一帶一護理方式,由具備高層級護理人員帶領低層級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并且告知護理人員在與患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言行舉止,在護理人員掌握護理技巧以后由其獨立完成護理工作,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培訓,以提升綜合素養。
(4)小組組長負責所在區域中消毒、清潔監督工作,全面掌握科室的情況,對重點區域開展重點消毒與清潔處理。及時清潔及消毒使用過的醫療器械,嚴格遵照流程實施該項工作,并且及時監督清潔情況,及時發現護理人員實施護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給予適當的指導。
(5)為控制院感發生率及擴散范圍,要求護理人員需熟練掌握相關技能以及專業知識。管理小組組長針對組員的護理工作實施及完成情況定期展開檢查工作,組員之間完善交接班記錄工作,詳細記錄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發現及糾正問題。各小組可定期召開護士會,對院感控制管理當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并且將改進措施提出。院感科、護理部對各科室院感控制護理管理工作實施情況不定期展開督查,通過隨機抽選1-2 名護理人員,檢查其洗手操作是否準確規范,消毒劑使用方法是否準確,無菌操作掌握情況以及醫療廢棄物處理是否準確等。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加以糾正,除此之外需要定期為護理人員開展健康體檢工作。
(1)觀察并統計兩組住院患者的院感控制質量——包含消毒隔離質量、規范洗手質量、抗菌藥使用規范性和無菌操作質量等方面內容,各項分值均為0~100 分,以分值越高代表質量越高。
(2)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通過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的方式評估,由患者填寫,滿分一百,以得分越高代表越占據優勢。
本研究中兩組住院患者的相關觀察指標數據在分析和匯總以后錄入至SPSS22.0 統計學軟件中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院感控制質量和患者滿意度),t檢驗。P<0.05 提示差異明顯且具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院感控制質量各項評分以及患者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院患者的院感控制質量及滿意度情況對比(,分)

表1 兩組住院患者的院感控制質量及滿意度情況對比(,分)
院內感染常發生于長時間住院治療的患者中,可延長其住院治療時間,影響機體康復及預后,且極易導致醫療糾紛,對和諧醫療關系以及醫院良好的公眾形象均存在嚴重不良影響[2]。由于醫院內每天接收患者均來自不同地區,難免出現各類病院微生物聚集的情況,而交叉感染極可能經病原微生物于醫護人員、患者間以及醫療器械中發生[3];近年來隨著交通及社會經濟的發展,醫院的就醫人數明顯提升,但是未相應增加醫護人員的配備,導致各項護理工作、健康宣教工作的量,影響基礎護理質量,提升醫院感染的發生率;除此之外,若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缺乏正確的認識及防護意識,在實施護理操作的過程中極易因未充分重視清潔消毒和隔離制度以及洗手操作不規范等而導致交叉感染[4]。臨床相關研究指出[5],在院內實施積極有效的護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預防院內感染的發生。常規護理管理工作存在機械性和片面性,未定期總結護理管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導致護理管理質量欠佳。
分層護理管理為臨床中的新型護理管理質量,通過組建管理小組,依據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學歷水平、職稱等展開分級,各層級護理人員所負責的護理管理工作各不相同,在保證護理工作可高質量、順利完成的同時,減少護理不當所致院內感染的發生。臨床相關研究指出[6],分層護理管理有利于促進護理人員專業素養能力以及工作能力、效率的提升,通過系列護理工作將臨床醫院感染事故發生的風險降低。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院感控制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表明,在院感控制中實施分層護理管理有利于提升院感控制的質量,降低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率,提升醫院的醫療水平,促進和諧醫療關系以及良好公眾形象的建立。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分層護理管理工作主要依據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確定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職責等,借助一帶一(新舊護理人員搭配)的原則促進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分層次護理管理在院感控制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應用于今后臨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