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淵源 汪榮盛(通訊作者)
(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關節內科 上海 200052)
痛風是由于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從而導致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典型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怍。在痛風急性期,患者多表現為濕熱蘊結證[1],患者往往表現為局部關節紅腫熱痛。目前以藥物治療為主,主要有秋水仙堿、非甾體消炎藥、糖皮質激素三類,但臨床使用不良反應較多,毒副作用大。問荊合劑是我院自行研制的治療濕熱痹阻癥的口服制劑,問荊合劑具有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緩解關節腫痛,肢體沉重之效[2]。本研究為探討問荊合劑的治療效果而展開,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上海市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關節內科在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185 例為研究對象,185 例患者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3](ACR)的分類標準規定的原發性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根據隊列研究分組,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101 例患者,對照組84 例患者。治療組中,男75 例,女26 例,年齡35~56 歲,平均年齡(45.4±8.8)歲;對照組84 例患者,男55 例,女29例,年齡36~58 歲,平均年齡(45.8±8.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②均符合中醫“濕熱蘊結證”痛風辨病辨證標準者[4];③符合原發性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5]。排除標準:①肝功能異常;②半年內應用過糖皮質激素;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 個月內有妊娠計劃的患者;④酗酒史者;⑤非甾體類抗炎藥過敏患者;⑥消化道潰瘍活動期者;⑦繼發性高尿酸血癥者。
治療組患者:問荊合劑由光華中西醫結合醫院制劑室生產(滬藥制字:Z05020228),每次20mL,每日3 次,口服尼美舒利膠囊100mg 每日2 次,治療7 天。對照組患者:口服尼美舒利膠囊100mg 每日2 次,共治療7 天。
觀察兩組患者的關節疼痛程度評分(VAS 評分)、中醫癥候積分(包括主癥、次癥)、中醫癥候療效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使用關節疼痛(VAS 評分)進行療效評價[6]:由病人自評,醫生評估。共計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難以忍受發熱劇烈疼痛,分數越大患者疼痛程度越高。同時需觀察并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中關于痛風治療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評定患者的癥狀與體征積分,包括主要證候和次要證候。按照分級的量化評估表,主要證候輕、中、重分別計2、4、6 分,次要證候輕、中、重分別計1、2、3 分,治療前、后均進行評分。
中醫證候療效評價:參照《中醫新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制定。緩解:關節腫痛發熱、屈伸不利等中醫臨床癥狀基本緩解,癥候積分減少≥70%;顯效:關節腫痛發熱、屈伸不利等中醫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50%;有效:關節腫痛發熱、屈伸不利等中醫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癥候積分減少≥20%;無效:關節腫痛發熱、屈伸不利等中醫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中醫癥候積分減少<20%。總有效率=(緩解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每組總例數×100%。
本次治療組對照組對比得出的數據資料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疼痛評分、中醫癥候積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用t檢驗;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患者自評和醫生評估的VA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自評及醫生評估關節VAS 得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關節VAS 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對關節VAS 評分的患者自評和醫生評估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痛風關節疼痛程度評分(,分)

表1 痛風關節疼痛程度評分(,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癥候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分)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表3 中醫癥候療效比較[n(%)]
治療組患者用藥后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不適共計7 例,對照組用藥后發生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不適、肝功能異常,共計5 例,治療組患者(6.93%)與對照組患者(5.95%)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無顯著差異(χ2=0.072,P=0.788)。
痛風是血尿酸水平長期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所導致的疾病,沉積的尿酸會造成關節出現疼痛性炎性[9]。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改變,人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開始改變,飲食中油、鹽、糖的攝入常常超標。由飲食導致的相關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增長,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癥等等,且發病人群的年齡逐漸年輕化。痛風也是其中的一種,臨床可分為無癥狀期、急性關節炎期、慢性關節炎期、腎結石和腎病變期。痛風中醫辯證中,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濕熱痹阻型、痰瘀阻滯型、風寒濕痹型、脾腎陽虛型以及肝腎陰虛型。在痛風急性期中,以濕熱蘊結型最為常見,患者往往表現為局部關節紅腫熱痛,可伴有口渴、煩悶不安,甚至可見大便秘結、小便短赤[10]。痛風不僅使患者痛苦不堪,也是腦梗塞、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目前臨床上在痛風急性期常用的治療藥物主要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秋水仙堿以及糖皮質激素類,非甾體抗炎藥主要包括尼美舒利、雙氯芬酸鈉等[11]。但研究表明[12],上述藥物不良反應較多,有較多患者有強烈胃腸道反應例如惡心嘔吐等,還有對骨髓的抑制作用,毒副作用大。本次研究所用問荊合劑是我院自行研制的治療濕熱痹阻證的口服制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緩解關節腫痛,肢體沉重之效。該方劑以白毛藤為君藥,蒲公英、菝葜為臣藥,再輔以兩面針、木賊草,有對濕熱痹阻證進行針對性治療。根據本次研究,問荊合劑與尼美舒利聯合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甚佳,較單獨使用尼美舒利的對照組患者關節VAS 評分及中醫癥候積分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療效比較,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且治療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比較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使用問荊合劑與尼美舒利聯用治療,效果較佳,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