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榮 吳越 馮卉琴 周小燕 孔田甜 崔亞暖 代曉雪 楊麗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 青島 266555)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幫助患者重建心肌血運[1,2],由于創傷小、療程短、療效顯著等優勢,已被臨床廣泛應用[3]。研究顯示,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 治療后出現焦慮抑郁癥狀,甚至可以增加長期死亡率,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主要探討心內科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的現狀,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選取2019 年7—9 月在心內科PCI 術后的114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意識不清、嚴重臟器疾病、惡性腫瘤、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年齡、性別、BMI、婚姻狀況、付費類型、飲食情況、運動情況。
1.2.1.2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于測評有無焦慮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共有2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將所有條目相加得分即得到粗分,粗分×1.25 得分取整數部分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判定[4],≥50分標準分可考慮有焦慮存在。50~<60 分為輕度焦慮、60~<70 分為中度焦慮、70 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
1.2.1.3 抑郁自評量表(SDS)用于測評有無抑郁癥狀及其嚴重程度。共有20 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將所有條目相加得分即得到粗分,粗分×1.25 得分取整數部分為標準分。按照中國常模判定[6],≥53 分標準分可考慮有抑郁存在。53~<63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2.1.4 匹茲堡睡眠質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該量表有較好的信效度[5]。分為7 個因子: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紊亂、催眠藥物應用、日間功能障礙。每個因子按0~3 分計分,累計各部分分值得其總分(0~21 分)。總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差。總分≥5 分者提示睡眠質量差。
1.2.2 觀察指標SAS 評分、SDS 評分及PSQI 評分。
本研究共納入114 例研究對象,平均年齡(45.42±12.781)歲,男62 例,女52 例,焦慮25 例,占21.93%,抑郁21 例,占18.42%,焦慮抑郁15 例,占3.16%。
分析后結果顯示,性別(χ2=16.235,P<0.001)、付費類型(χ2=6.983,P=0.008)、運動情況(χ2=5.784,P=0.016)、睡眠情況(χ2=4.520,P=0.034)在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因脂質沉積于冠狀動脈血管壁,管腔出現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進而引發的心臟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的特點,目前我國冠心病患者已達1100 萬且呈年輕化趨勢,是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PCI 是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隨著PCI 治療患者人數的增多,PCI 患者伴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也越來越多[6],臨床調查發現,心血管病人焦慮、抑郁發生率分別為70.9%和22.8%[7],這組數據在正常人中僅為4.09%、6.82%,遠低于本次研究結果。目前治療冠心病主要有藥物保守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三種方法,隨著醫療技術以及介入治療的發展,PCI 已經成為治療冠心病的首選。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自費、少運動、睡眠障礙者患焦慮抑郁的風險增加,與韓冰[8]、Meyer[9]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冠心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其反復發作的特點本身即可引起焦慮抑郁的產生,研究顯示焦慮抑郁可為冠心病患者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生的獨立預測因子[10,11]。隨著身心醫學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冠心病作為一種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其發生、轉歸及預后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12],目前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出現焦慮抑郁癥狀的發病機制尚無統一結論,胡華[13]的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邊緣系統—紋狀體—丘腦”環路功能調控焦慮抑郁情緒的發生和發展,而前皮質下結構供應紋狀體—丘腦通路的血管受到損害,使得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環路被阻斷,引起焦慮抑郁癥狀的發生。
PCI 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的發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護理干預和心理干預等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可極大提高PCI術后并發焦慮抑郁患者的生活質量及預后,護理人員應關注PCI術后患者的心理問題,減少可控因素對心理狀態的影響,以降低焦慮抑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