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夢漪 周霓(通訊作者) 李玲波
(柳州市工人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廣西 柳州 545005)
突發性耳聾是耳內科的常見疾病,目前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有學者認為突發性耳聾是一種和心理因素相關的心身疾病[1]。國內外近年來針對突聾和焦慮抑郁的多項研究表明突聾與抑郁、焦慮情緒有明確關聯[2,3],本研究通過探索突聾患者焦慮、抑郁狀態變化與療效的相關性,了解心理因素是否與該疾病的預后相互影響,并分析療效與患者主觀癥狀改變是否一致,為該疾病的綜合治療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
本研究收集從2017 年8 月—2020 年2 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單耳突發性耳聾124 例患者。納入標準:
(1)符合突發性耳聾診斷標準[4];(2)有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排除標準如下:(1)有中耳病變、中耳手術史;(2)中耳、內耳畸形;(3)梅尼埃病;(4)蝸后病變;(5)有精神病史、近期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6)有過度噪聲暴露史、耳毒性藥物使用時。最后共納入124 例。
1.2.1 聽力評估
聽力水平為受累頻率氣導的平均閾值,如未引出則以聽力計產生的最大聲強增加5dBHL 計算[5]。療效分級:聽力恢復至正常或健耳聽力水平為痊愈,聽力增益大于30dB 為顯效,聽力增益介于15dB~30dB 為有效,聽力增益小于15dB 為無效。
1.2.2 焦慮、抑郁狀態評估
分別于入院8 小時內和出院時由主管醫師指導患者進行各項評分表填寫、逐條評定。抑郁狀態測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狀態測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DS與SAS各有20 項,每個項目按1~4 分評分,其中10 個項目為正向評分,另10 個為反向評分。20 個項目中各項分數累加得到粗分,粗分×1.25=標準分。標準分>50 分,代表患者存在抑郁、焦慮[6]。SDS、SAS 評分差值為入院時標準分減去出院時標準分所得數。
1.2.3 主觀癥狀VAS 評分
患者主觀癥狀評分采用突聾癥狀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別于入院和出院時由主管醫師指導患者進行評分,表中癥狀包括耳聾、耳鳴、耳悶、眩暈、失眠、聽覺過敏或重聽、影響工作學習、影響社交[7,8]。每個癥狀0~10 分,0 分表示無癥狀,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各癥狀的分值總和為主觀癥狀VAS 總分。VAS 評分差值為患者入院時評分減去出院時評分所得數。
應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Spearman 相關系數將突聾患者SDS、SAS、VAS 評分差值分別與療效分級進行相關性分析。再進一步分析各個癥狀VAS 評分差值與療效分級的相關性。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24 名突聾患者治療后痊愈的有37 例(29.8%),顯效15例(12.1%),有效36 例(29.0%),無效36 例(29.0%)。其中有31 例患者入院時SDS 或SAS 標準分達到50 分以上,表示伴有抑郁或焦慮。這31 例患者中痊愈的有6 例(19.3%),顯效3例(9.7%),有效8 例(25.8%),無效14 例(45.2%)。伴焦慮抑郁患者療效較差,見表1。

表1 突聾患者療效分布情況例[n(%)]
經檢驗124 名突聾患者療效分級與SDS、SAS 差值無明顯相關性,與VAS 總評分差值呈正相關(P<0.01),見表2。

表2 療效分級與SDS、SAS、VAS 總評分差值的關系
31 名伴焦慮、抑郁突聾患者療效分級與SDS、SAS、VAS 總評分差值均呈正相關(P<0.01),見表3。

表3 療效分級與SDS、SAS、VAS 總評分差值的關系
分析療效分級與患者各癥狀VAS 評分差值關系,提示耳聾、耳鳴、眩暈、失眠、影響社交與療效分級有相關性(P <0.05),其中按相關性的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耳聾、耳鳴、眩暈、失眠、影響社交,而耳悶堵感、聽覺過敏或重聽、影響工作學習與療效分級無明顯相關性(P >0.05)。見表4。

表4 療效分級與各癥狀VAS 評分差值的關系(n=124)
此前已有研究指出突發性耳聾程度與情感障礙存在一定聯系,尤其是與抑郁和焦慮狀態相關,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隨突聾嚴重程度加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突聾產生的聽力下降、耳鳴、眩暈等一系列癥狀可能引起患者負面的心理反應,這些負面的情緒可以興奮交感-腎上腺軸,增加血小板聚集、減少微循環血流,從而增加血液黏滯性、促進了血栓形成,造成細胞損傷[9]。但突聾的療效是否和突聾患者的焦慮、抑郁改善程度或主觀療效相符,目前尚無統一的定論。
本研究分析了突發性耳聾聽力提高程度與焦慮、抑郁狀態改變程度及主觀療效的關系。不論是在124 名突聾患者還是在31 名伴焦慮、抑郁的突聾患者中,聽力的提高程度均和患者主觀癥狀的改善程度相一致。其中耳聾、耳鳴、眩暈癥狀的改善程度與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改善相關性最顯著。這一結論也從側面驗證了一些研究者提出的突聾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主要與聽力損失眩暈、耳鳴、療效分級相關。
在對124 名突聾患者的分析中,發現聽力分貝數提高程度與焦慮、抑郁治療前后的評分改變相關性不大。然而再將入院時伴有焦慮、抑郁的31 名患者單獨分析,發現聽力分貝數的提高與焦慮、抑郁評分的改變以及主觀療效均有明顯的相關性。分析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部分突聾患者入院時的焦慮、抑郁程度本身較輕,故治療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差別不大,也可能是因為本研究的局限性,既只搜集了本院近年的部分突聾患者資料,若能擴大研究范圍時間、多中心及更長時間的追蹤患者資料,相信能更全面的反映突聾客觀療效與焦慮、抑郁及主觀療效的關系。
綜上,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聽力提高程度與主觀療效評價成正比,對于入院時無明顯焦慮、抑郁的患者,療效對其焦慮、抑郁狀態影響不大,對于入院時已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的患者,療效與焦慮、抑郁的改善程度呈正比。這一結論提示可在突聾患者入院時對其進行適當的焦慮及抑郁評估,對于已存在焦慮、抑郁狀態的患者,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在突發性耳聾的診療過程中,不應僅僅關注患者的聽力提高情況,還應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綜合治療并評估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