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俊

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是提高語文素養的基本內容。而發展語文能力,加強讀寫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讀”是基礎,“寫”是目的,只有讀寫結合,才能相得益彰。
2015年11月,學校在朝陽區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結合學校作文教學現狀,申報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通過作文教學開展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子課題《讀寫結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校先后組織70多位語文教師赴廣州、煙臺、天津、青島、廈門等地參與總課題組組織的培訓活動。為了提高作文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學校課題組還把市、區級多位名師與專家請進校園。在名師與專家的指導下,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逐漸體現出對學生選材的廣度與思維深度的培養。為了打破教學瓶頸,大力提高作文課堂教學質量,學校課題組重點開展了“五種”課型研究,即引趣課、想象課、情景創設課、體驗感悟課、精讀促寫課。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自主選題,體現校情
為了改變作文教學現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滋養文心,培植寫作動機,學校課題組以校區為單位,讓每個年級組教師自主選擇1~2種課型進行研究。例如,管莊校區高部教師主要開展精讀促寫課、體驗感悟課、想象課研究;北辰福第校區教師重點開展引趣課與體驗感悟課研究;雙橋校區高部教師重點開展想象課、情景創設課研究;遠洋一方校區教師重點開展體驗感悟課研究。在“五種”課型的帶動下,學生們的習作熱情越來越高漲,越來越喜歡寫作。
二、校本教研,拓展思維
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抓手。各校區自主選擇研究主題之后,學校定期聘請區教研員、駐校專家分別到各個校區進行作文教學指導。經過專家指導、校本教研等活動,課題實驗教師的作文教學有了很大的改觀:一是打開作文思路,豐富習作內容。課題組教師依據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各學段的作文要求,把繪本、創編寓言故事、創編現代詩歌、科學小實驗等帶進作文教學,豐富了學生的習作內容。二是學生選材開放,抒發真摯情感。學校為學生編輯《童心飛揚,筆下生花》《創新杯作文集錦》作品集,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體現了學生選材的開放性。三是物化課題成果,推廣研究經驗。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實驗教師涌現出許多優秀教學設計、案例反思與論文。
三、優質課評選,推陳出新
為了推進課題研究,交流課題研究成果,積極探索作文教學與創新人才的培養規律,學校于2017年3月組織了“讀寫結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優質課評選活動,并推選出9位教師代表參加2017年5月進行的區級“拓展思維廣度 提升表達能力”中期成果展示。這9節課得到了參會教師的高度認可與評價。教師們的課有以下三個特點:凸顯“五種”課型研究,體現學生作文選材的廣度與深度;呈現教師“導學”與學生“習練”的過程;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靜心寫作。本次課題展示活動,凸顯了學校課題組成員在作文課題研究中取得的成績,更為今后的課題研究向深度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結論與反思
2018年10月,《讀寫結合促進學生閱讀素養與寫作能力的提高》子課題以良好成績獲得總課題頒發的結題證書。回顧課題組所走過的歷程,值得借鑒與反思的內容如下。
1.課題研究推動學校作文教學改革
作文課題的研究為有效地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抓手。學校有70多位教師參與總課題組高質量的培訓活動,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調動了廣大教師參與作文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課題研究使學校的教研活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單一”變為“校區聯動”。教師們通過同課異構、骨干教師觀摩與研討、校區教研組活動展示等,進一步提高了研究意識、反思意識和創新意識。
課題研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三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通過選材、自擬題目、預作、評價和修改等一系列的訓練,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時能夠善于觀察,用眼發現,用心思考。
課題研究引領教師關注挖掘“四個寫作點”與“五種”課型研究。一是通過挖掘課內閱讀文本的寫作點、挖掘課外閱讀資料的寫作點、挖掘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的寫作點、挖掘教育教學各種活動的寫作點,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解決了學生寫作難的問題。二是明確“五種”基本課型,引趣課—以各種游戲、活動等為主題內容,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想象課—指導學生挖掘生活中或者是閱讀中的內容寫想象作文;情景創設課—再現事情發生的場景,讓觀眾、讀者看到當時發生的情景;體驗感悟課—學生參與一個小實驗或者經歷的一件事等,重在感悟和感受;精讀促寫課—在課內與課外閱讀中尋找讀與寫的結合點。通過開展五種課型,形成初步的作文教學指導策略,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與習作水平的提升。
2.課題研究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教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自開展作文課題研究以來,課題組教師研究熱情極高、干勁極強,勤于研究,善于積累,積極撰寫作文教學論文、案例和教學設計。在總課題組織的全國優質課評比、優秀論文評比、優秀教學設計評優中共有38人次獲獎。
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多個校區年輕教師比較多,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校聘請專家“手把手”地對這些教師進行備課指導,既提高了年輕教師的備課能力,又提高了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同時,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組內研磨、校區展示、區級優質課評選等活動,為年輕教師搭建科研平臺,促進其專業成長。
學生的習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大部分學生在思維廣度和深度等方面有了明顯進步。學校連續兩年舉辦“創新杯”作文競賽,3000多名學生積極參與競賽。學校在每班推薦30%的基礎上再進行4個校區的評選,最后把獲獎作品編輯成冊,發給各班學生進行閱讀與推廣,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習作教學之中,我們將繼續以“五種”課型研究為基礎,不斷地前行、探索與創新。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