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2020年3月1日拍攝的意大利威尼斯景象。
當地時間3月2日18時,意大利民防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安杰洛·博雷利在例行疫情通報中表示,意大利累計確診2036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是亞洲以外確診患者最多的國家。其中,現存病例1835例,較前一天增加258例;死亡病例累計52例,較前一天增加18例;累計149例治愈,較前一天增加66例。
博雷利表示,意大利已對23300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篩查。
“雖然在意大利學習生活了五六年了,但我還是搞不懂他們的‘腦回路,真的是一群‘鐵憨憨。”在手機上刷到兩個意大利年輕人圍攻一名老人的視頻,在意大利留學的黃思佳氣憤地說道,“他們用惡毒的語言侮辱攻擊中國人,因為篤定對方是中國老人。但這個被打的老人其實是菲律賓人。后來這個事情被路過的一名意大利歌手制止了,這事還在網上熱傳。”
黃思佳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差不多是在2月23日左右,她的幾個微信群就都炸開了鍋,“意大利當時一下子出現了很多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雖然我在的都靈當時只有一例,但這個確診的人就在我家附近,我也是很緊張了”。
因為疫情的突然暴發,黃思佳原本三四月準備回國的計劃也只能暫時擱置。那個周末,她和男友立即去繳了電費、燃氣費、網費等費用,又續租了幾個月的房子,“我家對面就是超市,我們還去買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水、速凍食物和衛生紙之類的。現在每天還會叫一些外賣,送蔬菜和肉過來,都是白菜、蘿卜這種可以長期存放的東西”。
不過,黃思佳表示,店里口罩基本上是買不到了。所幸因為很早就關注國內的疫情,她早前就已經買了一些N95口罩和一次性口罩備用,“當時就想著到時候帶回國用。我買的時候還是1歐元10個一次性口罩。但后來,我聯系了幾個賣口罩的貨源,對方告訴我,他們平時拿貨的地方都坐地起價,現在50個一次性口罩就要賣40歐元,一個N95口罩有的地方賣10歐元”。
現在,黃思佳和男友除非必要,是不打算出門了。她身邊的華人朋友大多也是如此。“感覺比較緊張的都是華人,一些華人餐廳也都停止營業了。但意大利人好像不太有所謂,很少看到他們戴口罩出門。朋友圈發的那些視頻,也都是該干嗎干嗎,還舉行了什么狂歡節。”黃思佳說,樂觀估計六七月她才能回國,“我還有一些手續要去辦。我的居住證其實已經到期了,但之前去看病,當地還是給我辦了相關證明,也讓我看了病。這其實也看出了意大利還是比較人性化的,所以我也很擔心,他們說‘封城這種措施,能否很有效地去執行”。
實際上,黃思佳的擔心并非多余。近日,意大利小鎮沃鎮居民發起了“拒絕戴口罩、使用防護措施”的抗議,他們聚集在廣場,手持橫幅,要求政府“歸還自由”。當地居民表示:“如果是幾天前走在路上,會發現行人很少,廣場上人更少。但現在,大家深感沮喪,這種情況(走上街頭,要求自由)很正常。”
央視網就此發布了有關“意大利居民拒戴口罩要自由”的消息并在微博主持了相關話題。截至3月2日,該話題吸引8.5億網友關注并參評。在央視網發起的投票中,31%網友認為不可思議,不認同這些民眾的“抗議”理由。還有28%的網友認為在疫情時期,生命安全第一,暫時取消各類活動是必要的。有網友認為,西方國家很難做到中國這樣的防控措施。

2020年2月29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醫務人員在醫院外搭建的臨時帳篷中工作
民間之外,2月26日,意大利一名議員戴著口罩進入議會,也受到了嘲笑。在發言時,他情緒激動,將口罩摘下,對著大家說“我去過三個疫區,戴口罩是為大家安全著想,如果你們是聰明人,你們也早就戴上口罩了”,說完,他怒摔了話筒。
疫情帶來的影響也顯而易見。首當其沖的,就是旅游業。
意大利旅游業協會Assoturismo發表聲明稱,首都羅馬超過90%的酒店和旅行社3月訂單被取消,西西里的退訂率也高達80%。協會負責人維托里奧·墨西拿(Vittorio Messina)表示:“近年來意大利旅游業從未遭受過這樣的危機,這是至暗時刻。”
要知道旅游業是意大利經濟賴以生存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有數據顯示,2019年旅游業給意大利的GDP貢獻了13個百分點。根據路透社去年7月的一篇報道,意大利央行原本預期意大利的經濟可以在2020年至2021年迎來緩慢的復蘇。可如果旅游業被病毒沖垮,意大利的經濟恐怕又會繼續在泥潭中掙扎。
此次意大利疫情暴發,主要與一名38歲的男性感染者馬蒂亞有關。2月16日,他出現身體不適在倫巴第大區科多尼奧的一家醫院就診,2天后再次前往醫院,但是這兩次都沒有引起醫生的重視,未對其進行病毒檢測。直至2月19日,馬蒂亞因呼吸困難第三次前往醫院,才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據《環球郵報》報道,與馬蒂亞接觸的數十名醫務人員和患者被感染,因為他在被隔離之前曾在醫院停留了36個小時。他的妻子以及接觸過的朋友、酒吧職員等也接連確診。意大利倫巴第衛生部門已將其定為“1號病人”。

2020年2月28日,在意大利米蘭加里波第火車站,工作人員給車廂消毒。
意大利民防部透露,發生在倫巴第大區的確診病例占到意大利總感染人數的一半以上,多數和“一號病人”有關。
早些時候,一對來自武漢的中國夫婦在意大利確診新冠病毒,并被送入羅馬的醫院治療,2月26日,這對中國夫婦已經病愈出院。但馬蒂亞沒有與他們接觸史,也沒有中國旅行史,把病毒傳播給他的“零號病人”是誰,至今未找到。
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吉磊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意大利的確診病例數上升得比較快,從地區上而言,其他國家也陸續出現了它的輸出型的病例,加上意大利目前的死亡率也比較高,在2%到3%之間,“所以,大家普遍覺得意大利的情況比較嚴重”。
究其原因,吉磊認為,首先包括意大利的官方,以及WHO的專家都認為,意大利本身對病毒的檢測采取了比較積極的追蹤和嚴格的措施,“檢測的人比較多,所以也導致它顯示出來的確診的案例比較多”。
的確,意大利總理孔特曾指出,確診人數較多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實施了廣泛的檢測。不過,他也批評倫巴第大區實施了“過分夸大”的檢測,因為當地許多無癥狀者也接受了病毒檢測。
為了放緩確診的增速,意大利2月28日調整該國新冠病毒的確診標準,各地的上報病例只有得到意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確認,才能算作確診病例。另外,檢測門檻提高,只對出現癥狀的高風險人群進行病毒檢測。
“其次,意大利出現了所謂的‘超級傳播者,就是倫巴第大區的‘1號病人。但地區醫院初期對于他的處理可能存在失當的情況,導致了病毒的傳播。加上‘零號病人一直沒有找到,傳染鏈條不是特別清晰,也對其疫情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吉磊看來,意大利政府是比較早就進入了一個緊急的狀態,但國內民眾并沒有產生一個真正的警覺。
對此,據《衛報》報道,孔特在近期的一次講話中不具名地批評了一所醫院,稱其未遵循必要的操作流程對病人進行檢測,導致新冠病毒快速傳播。2月26日,意大利檢方和警察向倫巴第大區的一些醫院派駐檢查組,調查“一號病人”的誤診事件。
在吉磊看來,另外一個助長性的原因是因為疫情暴發的北部地區,既是意大利的經濟中心,也是歐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其對外經濟活動和人員流動比較活躍,助長了病毒的傳播”。
據了解,倫巴第和威尼托大區是意大利疫情“重災區”,全國確診病例中超過60%來自這兩個地區。3月2日,在倫巴第大區舉行的官方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大區經濟發展部門的負責人亞歷山德羅·馬汀佐利經檢測呈新冠病毒感染陽性。目前,倫巴第大區政府的主要官員都已開始進行新冠病毒檢測篩查。
而這兩地的經濟產出幾乎占國家總量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倫巴第大區,被譽為歐洲經濟“火車頭”。
也因此,倫巴第大區的聚集性病例暴發后,意大利政府于2月22日召開緊急會議,通過了對新冠病毒疫情采取緊急措施的法令。法令內容包括關閉市政設施、學校和其他公共機構,對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檢疫,通過暫時性的禁令減少部分商業活動,限制部分地區的貨運甚至客運服務等。
兩天后,意大利警方開始封鎖科多尼奧及周邊小鎮。在這些被稱為“紅區”的地區,意大利警方設卡封堵了城鎮通向外界的道路,不允許居民離開。
據羅馬媒體報道,為應對患者大量涌向醫院以至床位告急等問題,意大利拉齊奧大區開始在各地的醫院門口搭建臨時充氣帳篷,方便分流、診斷和隔離。2月26日,首個帳篷區已經在羅馬的國家傳染病研究所附近搭建完畢,大約有700平方米。隨后,約30多個醫院附近都搭建起這樣的臨時帳篷區,用于分流患者。
疫情大面積暴發后,孔特又簽署新疫情防控法令,規定在疫情嚴重地區暫停集會、體育和其他各類競賽活動,學校停課至3月8日。
目前,意大利警方已將北部12座城鎮封鎖,設置為“紅區”,5萬多名居民不得出城,違者面臨3個月監禁或206歐元罰款。
“總體來說,根據WHO專家的評價,意大利采取措施還是比較積極的。”吉磊表示,但考慮到意大利本身的國情、政治體制和執行力,特別是各個大區的自治力比較高一些,“包括文化和民眾的態度,很難做到像中國那樣嚴格,實際效果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2020年2月29日,在意大利羅馬,人們在觀看球賽時佩戴口罩。
客觀上來說,在WHO等一些官方指南也認為,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戴口罩。“考慮到實際情況,口罩也是非常緊缺的,所以意大利官方也不鼓勵人人去搶購口罩,還是想要通過在疫情嚴重的地區限制人員流動等其他防疫措施來控制疫情。”吉磊表示,意大利政府希望平衡經濟、社會和疫情防控之間的需求,“當然在防疫物資、藥品,以及生活物資上,意大利政府也已經多次表態,會盡可能保障。但從目前疫情的快速增長來看,未來發展趨勢不容樂觀”。
隨著意大利的疫情加劇,鄰國也繃緊了神經。
希臘、北馬其頓等歐洲國家2月26日首次出現確診病例,病患近期均到過意大利。據各國上報的數據顯示,至少有14個國家的新冠肺炎病例與意大利有關。
2月28日,法國衛生部長奧利維耶·韋朗稱,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國的擴散已進入第二階段,即疫情在法國本土傳播開來。一天后,法國疫情最為嚴重的北部省份瓦茲省政府宣布對省內多個市鎮緊急采取管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此外,正在進行中的2020年法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隨即宣布提前結束。原定3月2日舉行的巴黎半程馬拉松活動也被取消。
法國總統馬克龍就新冠肺炎疫情召開緊急部長會議,決定加強疫情較嚴重地區的防控措施,禁止在密閉場所舉辦超過5000人的聚集性活動。
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對意大利采取限制入境、禁止組織前往旅行、暫停航班等措施。其中,美國、法國、西班牙、希臘、俄羅斯等國提高了對前往意大利的旅行警告,土耳其決定停飛往返意大利航線。
3月2日,據法新社消息,歐盟將新型冠狀病毒風險級別由“中等”提升至“高(級別)”。
不過,歐盟及其成員國目前沒有尋求叫停“申根簽證”的計劃,這也就意味著,在26個申根成員國中,仍可實現商品、勞務和人員的自由流通。
“經過幾十年的一體化之后,商品、勞務和人員的自由流通已經是歐洲地區合作一個重要的制度成果和共同的價值理念,歐盟和成員國都不愿意去輕易地打破它。”在吉磊看來,無論是歐盟、法德等核心成員國還是意大利本身對于邊境管制都持謹慎的態度,仍希望維持開放的狀態。
“一方面是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歐盟國家在經濟上是深度相互依賴的,其內部貿易、投資和人員往來對于各國的經濟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作為歐盟經濟發動機的德國目前陷入一種經濟停滯的狀態下。算上英國的話,意大利作為歐盟第四大經濟體,在歐債危機之后其實一直處于巨大的經濟壓力之中,如果這時采取了邊境管制,大家各自為政,肯定會對統一的大市場帶來較大的破壞,對歐盟的經濟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吉磊進一步分析道,“另一方面,從政治利益來看,歐債危機、難民危機,以及英國脫歐,歐盟在過去十幾年里遭遇了一連串的嚴重打擊,對于其政治團結,包括對它的前景展望,大家顯然是信心不足的。這其中也暴露了歐盟在制度上的一些缺陷和政治社會中的一些裂痕,特別是不少歐盟國家內部,民眾的疑歐主義和民粹主義上升。如果這次歐盟的制度再次體現出一種‘失靈,可能會讓意大利對于歐洲一體化的民意進一步惡化”。
正如《紐約時報》評論的那樣,整個歐洲目前正面臨著2015年難民危機以來最重大的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