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琳
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架載有227名乘客和12名工作人員的馬航MH370飛機在起飛50分鐘后神秘消失,引發全世界的關注。
包括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各自管轄海域內展開搜索。最多的時候,26個國家參與其中,可謂是人類史上最大一次非軍事規模的搜索工作。
但遺憾的是,盡管人類幾乎將所有先進的搜救手段都使了出來,仍然找不到失蹤人員和飛機的蹤影,即便時有蛛絲馬跡被發現,也不能得到完全確認。
馬航MH370失聯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謎團之一。
2014年3月8日凌晨,馬航MH370號班機從吉隆坡國際機場起飛,機上共載有239人,其中有154名中國人(中國大陸153人,中國臺灣1人)。
該班機原定計劃于北京時間早晨6:30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但起飛后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土珠島以南約140海里及哥打巴魯東北東約90海里處與馬國梳邦空管中心(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失去聯系。
馬來西亞方面凌晨緊急宣布航班失聯,中國、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等多個國家隨即調動衛星、飛機、艦船,在該航班最后失聯的南海海域進行搜尋。

2015年3月6日,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馬航MH370航班失聯一周年前夕,一名男子參加悼念儀式。
當年3月29日開始,對馬航MH370航班的空中搜救基本結束,開始進入水下搜尋階段。但是,任憑最先進的艦船、飛機、深潛機器人乃至衛星助陣,卻一無所獲。
2015年1月29日,馬來西亞民航局宣布,馬航MH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機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已遇難。
六個月后,西印度洋上法屬留尼旺島(La Réunion)海岸清潔隊員,驚奇地發現了一個被海浪沖上岸的金屬箱子,后經調查,被證實是馬航MH370的飛機殘骸。
此后,又有不少疑似殘骸陸續被發現。2016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當年6月在坦桑尼亞一個印度洋小島上發現的殘骸,確認來自馬航MH370航班。它是當時尋獲的馬航MH370最大的一塊飛機殘骸,是飛機右翼的副翼部分。這塊殘骸的編號和生產日期印記,清楚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歷。
但人們始終未能發現該飛機的主體殘骸。迄今,馬來西亞當局也只確認尋獲了3個屬于馬航MH370側襟翼的殘骸。
2018年5月29日,馬來西亞當局宣布停止搜救工作,但兩個月后發布的長達822頁的最終調查報告卻以“調查組無法確認失蹤原因”收尾。同年11月30日,馬航MH370事件原調查團隊解散,其調查工作移交給了馬來西亞航空器事故調查局。
在此之后,關于馬航MH370事件的各種陰謀論觀點甚囂塵上,最廣為人知的便是“被擊落”。
2019年3月3日,馬航MH370失聯5周年紀念活動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失聯乘客家屬依然痛心不已,家屬們期盼能通過活動再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對馬航MH370失事客機的關注,各國政府不要放棄搜查。
活動現場,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表示,如果對搜索感興趣的公司能提出可行的建議或可信的線索,馬來西亞政府將考慮恢復對失聯馬航MH370航班的搜尋。
最新的消息是,據英國每日郵報2020年2月19日報道,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在接受澳大利亞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馬來西亞官員認為是MH370的機長蓄意墜機才引起了這場悲劇,這是一起飛行員造成的“自殺式謀殺案”。
但馬來西亞的前總理納吉似乎并不認同這種說法。納吉向“自由今日大馬”回應阿博特的說法稱:“尚未發現客機黑匣子與駕駛艙錄音。馬來西亞方面也并未掌握任何有關機長涉案的證據。因此,目前還沒有任何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機長需為馬航MH370的失蹤負責,而且這樣的指控不公平且不負責任。”
事實上,在馬航MH370失事后,其帶來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善后需要支付的巨額費用外,該空難對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在一段時間內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旅游業。
在馬航MH370失聯后的短時間內,馬航還接連發生了兩起空難——2014年7月17日,出發前往荷蘭的馬航MH17在烏克蘭東部被擊落,機上298人遇難;2014年12月28日,搭載162人的亞航印尼公司(馬來西亞著名廉航亞航的印尼公司)QZ8501航班在從印尼泗水飛往新加坡途中墜毀。
盡管專家認為,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并不能從根本上說明馬航在安全運營上存在重大漏洞,但對馬來西亞航空而言,不管是在業績表現還是在品牌形象上都跌至了谷底,面臨重組的命運。
馬航客機失蹤事件給世界留下永遠的傷痛,也留下一個世紀謎題,至今,客機失蹤的原因和飛機主體殘骸都尚未找到。
1922年3月1日,香港英軍制造“沙田慘案”。
1923年3月3日,美國時代周刊創刊。
1945年3月3日 ,芬蘭向軸心國宣戰。
1946年3月5日 ,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標志著冷戰開始。
1949年3月2日,美國轟炸機首次完成中途不著陸繞世界飛行。
1969年3月2日 ,有爭議的超音速噴氣式客機“協和001號”在圖盧茲進行了處女航。
1970年3月5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生效。
1983年3月2日 ,數碼音樂唱片問世。
1990年3月3日 ,人類第一次完成徒步橫穿南極。
1998年3月7日,世界第一條主要用于互聯網傳輸的海底電纜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