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藝晨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看過奶奶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奶奶先把青青的箬竹葉浸在水里,然后再一張張地擦干凈。接著把糯米倒進盆里用水泡一會兒,再把水倒出來。最后把香菇、肉稍微炒一下。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看著,我看奶奶包得又快又好看,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箬竹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把豬肉炒香菇,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可是包出來的粽子看上去很別扭,粽子都變成了“雞腿”了,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奶奶說:“包粽子時要觀察,如果出現兩端大小不一樣,要抖動幾下,把大的那端壓緊,小的那端可以添些米,這樣包起來兩端大小就一樣了”。聽了奶奶的指點,我再包第二個,果然包起來的粽子比第一個好看了。但我包的粽子仍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我再包第三個時,我仔細觀察奶奶是怎么放米的。這回我包的比前兩個好看一點了。我心里暗喜。我來勁了,我接著包了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有進步。奶奶也夸我包的有點像樣了。我心里高興了,我總共包了十多個。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我心里美滋滋的。
(指導老師:張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