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峰
摘? 要:信息技術是時代變革的新產物,正在日新月異地改變著教學新面貌,而將其應用到教學領域,能在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同時,創造更具個性化的教學氛圍,并使學生更快的投入到知識的汲取中,從生理和心理上全面接受數學知識。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化繁為簡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學界越來越關注小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結合在一起,能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調動起來,讓原本索然無味的課堂環境變得精彩紛呈,但是面對新的教學工具,也需要教師深入探究,將其價值發揮出來,讓數學課堂不僅好玩有趣,更讓學生學有所獲。
一、巧用信息技術,吸引注意力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興趣——快樂學習心態的產生取決于課程模式的開展,單單靠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和課堂互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外界環境的刺激,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起來,而計算機集聲音、視頻、畫面、色彩為一體,能夠給予學生新的學習體驗,所以一堂充滿趣味的、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數學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消除對課堂的緊張感。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垂線與平行線》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出不同形式的線,如斑馬線、車燈照射的光線、筆直的公路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場景。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這些線都是什么線?是直線?還是線段?還是射線呢?當學生回答出后,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叫做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并用多媒體迅速地畫出線段、射線和直線,讓學生快速分辨。最后,分別給出不同的線,讓學生仔細觀察他們之間的異同點。
通過生活場景的畫面展示,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的吸引過來,而且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能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課堂,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同時,也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清晰明了的展示出來。
二、妙用信息技術,化繁為簡
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數學學習相比較其他科目也就更顯枯燥了,小學生本身對于枯燥乏味的事物就有莫名的排斥,而信息技術的使用拓寬了課堂容量,縮短了空間、時間差,能夠讓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加豐富的數學知識,面對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通過課件來展示,能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對數學的認知,開拓思維,獲得新的思考方法。
比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時,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長方形,并讓學生計算該長方形的面積。然后,通過動畫的形式將該長方形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并讓學生嘗試著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此時,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整個課堂陷入沉思中,面對學生疑惑,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將平行四邊形的左邊剪下一個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到剩下的梯形的右邊,這樣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學生看到這樣的動畫展示,會驚嘆數學的神奇,學習興趣也會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將多媒體運用到數學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中,將課堂知識由難變易,由淺到深,層層滲透,層層遞進,逐項突破,從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三、善用信息技術,化被動為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呆板、空洞,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他們而言顯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他們應該通過更加愉快的方式在良好的心情狀態下獲得知識,并且我們會發現,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探究和發現時,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會變得更敏捷,對數學認識更加靈敏,使課堂真正實現“樂學”。
比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時,首先,多媒體上出示一個長方形的小旗,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看到之后,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長方形”。這時,教師若有所思地說:“大家再想一想,會不會是其他圖形呢?”只見,多媒體中的小紅旗快速的旋轉起來,這時便會有學生驚奇地說“還可以是圓柱形的”。此時課堂的氛圍會大大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會被調動起來,答案引出后,教師進一步展示其他圓柱形物品,讓學生看一看哪些是圓柱形狀的,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柱形的物品,并拿來實體的圓柱體和長方體,讓學生摸一摸,感覺一下,圓柱的面和長方體的面有什么不一樣?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討論表達的欲望,而且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探究的趣味,這樣會幫助學生消除對數學的畏懼心理,逐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以及幫助課堂更加積極的開展探究活動。
總而言之,運用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相較于傳統的枯燥授課方式來說,可以讓小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融入學習情景中,以更加輕松有趣的方式來豐富自己。同時將信息技術輔助于課堂教學,不僅是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而且還要將其教育價值發揮出來,引領數學課堂質量的發展,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個性化教育。
參考文獻:
[1]田麗華.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學刊,2020(S1):68-69.
[2]袁榮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