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剛 常曉燕
稷下街道地處城鄉結合部,中心學校轄三所農村小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占到學生總人數的35%。面對家長對教育高質量的需求,中心學校以“為學生健康成長、為教師專業發展助力、為家長智慧育子導航、為學校精致發展服務”為辦學宗旨,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思路,在學?!鞍囡L佳、學風濃、校風正、家風嚴、道風美”的學生“形美”工程建設引領下,以“深化德育常規管理,打造養成教育品牌學?!遍L效機制為依托,以頗具實效的“好習慣伴我行”系列養成教育體驗活動為途徑,構建家長發展課程,培養真善美儒雅學子,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文化引領家長發展課程構建
我校從傳統中凝練智慧,從齊文化和溡源文化中汲取精髓,遵循“生命自覺”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培養“真善美儒雅學子”的學生培養目標?;趯W生培養目標,我們構建了以“家長學校—家長課程—家長論壇—家長課堂”的家長發展課程,賦予其生命、生活、生態的體驗特征,助力真善美儒雅學子的培養。
二、建立組織機構,推動工作開展
1.成立“與愛同行”家長教育委員會――家長參與學校管理的舞臺
我校成立家庭教育領導小組,在其領導下相繼組建了班級、年級和學校三級家長教育委員會,出臺工作章程,給家長參與學校管理提供了舞臺。
2.成立與愛同行家長學院――家長進修學習的“大學”
依托區家庭教育中心的指導支持,成立與愛同行家長學院 ,先后邀請多名家庭教育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教會家長家庭教育方法,優化子親、親子、夫妻關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成立與愛同行家長志愿團――家校聯手見證生命成長的紐帶
我校整合家長資源優勢,激發家長積極參與學?;顒樱闪⑴c愛同行家長志愿團,開展家長志愿服務活動。研學旅行活動、勵志遠足、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活動,家長志愿團參與其中,點綴了活動的生命色彩。
三、構建家長發展課程,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音
1.建設家長學校,指導家庭教育開展。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引進來”、“走出去”培訓方式開展師資培訓,以家庭教育名師工作室為平臺,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精湛的家庭教育骨干教師隊伍。
(2)開展家庭教育培訓:借助樂教樂學、qq家校交流群、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揮家庭教育講師團和社區教育學院的作用,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優秀家長定期開展對家長的培訓,教會家長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長素質。
(3)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為融洽親子感情,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增進家校交流。我校相繼組織了“孝行周末 — 懷揣孝心、踐行善事”, “親子共讀—親情相伴”,“融洽感情—幸福相隨、家庭民主生活會”,“ 弘揚美德—增進溝通”、優秀家風家訓評選”, “獻計獻策,助力提高—健康成長、家長開放月”等活動。活動中一張張生動、感人的場景,記錄了生命歷程,促進了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2.開發家長課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1)家長課程專題培訓:確定科學的家長課程月主題,借力家庭教育專家、優秀家長等資源,開展家長課程專題培訓,突破家庭教育難題。
(2)教材通識培訓:引進《智慧父母》、《牽手兩代》等讀本,整合教材內容,進行通識培訓,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編寫校本教材:調研家長的育子困惑,結合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分家庭教育理念類、家庭教育方法類、家庭教育文化類和家庭教育故事類四大主題,我校相繼開發了《家庭教育讀本》、《家庭教育典型案例賞析》、《我們的家風家訓》、《為生命撐起一片天空》等校本教材,給家長提供學習資料,讓家庭教育更有針對性。
(4)創新學習方式:開發家長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網絡課程,采用線上、線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既關注孩子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又兼顧不同孩子成長的差異,讓家長課程更有針對性。
3.開展家長論壇,分享家庭教育智慧。
注重論壇的實效性,確定主題,每月舉行一次,由家長介紹經驗和做法,側重適應新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的規范、人生的規劃、我的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經驗進行分享。
設立“家長愛心接力卡”,開展愛心接力活動,遴選成功案例,用身邊的案例引領家長糾正家庭教育理念,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服務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4.開設家長課堂,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技能講授:結合家長的職業特點,給學生講解專業技能方面的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2)道德教育:從家長的親身經歷出發,用優秀家長的美德,內化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行。
(3)人生規劃:以家長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為授課資源,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激勵學生個性生命成長。
(4)傳承文化:聘請家長藝人為社團輔導員,每周四下午進行輔導,藝人們傳承了溡源文化,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懷。
四、開發校外育人課程構建,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
我校為了充分挖掘校外各類教育資源的育人元素,提高實踐育人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內化學生優秀道德品行,激發學生勇于探究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家鄉文化滋潤學生成長的作用,創新家校育人途徑,實現學校培養真善美儒雅學子的目標,進行了校外育人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經過多次調研,結合地域特點,突出資源優勢,我們制定了學校《社會實踐工作實施方案》,同時確定了親近自然、紅心閃亮、尋美塒源、古齊新韻、創新探秘五大類十五個社會實踐基地,依此為載體,初步形成學校社會實踐教育特色課程和精品路線,從整體上勾畫了校外教育的美好藍圖。下面我對我校五類實踐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內容做一個介紹:
1.走進自然課程:觀賞太公湖風景、游覽運糧河濕地景區、參觀憶當年農業園、品味牛山雄偉秀麗,感受大自然之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紅心閃亮課程:參觀北海銀行,臨淄區國防教育基地,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增強國家認同感。
3.尋美塒源課程:引領學生走進塒源源頭、稷下文化園和稷下學宮,尋美家鄉,感悟家鄉文化之美,汲取稷下學宮精神,培養學生對家鄉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激發學生向先賢學習的精神。
4.古齊新韻課程:走進齊國歷史博物館、臨淄足球博物館、蒲松齡故居,周村旱碼頭,臨淄車馬館,利用齊文化資源育人元素,滋潤學生心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5.創新探秘課程:參觀王莊工業園區,走進中華琉璃文化創業園,走臨淄進青少年科技館,走進齊魯石化,探秘創新發展歷史,激勵學生勇于探究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樂學善學的主動性。
五、累累碩果涌春潮,家庭合力育希望
學校推進實施家庭教育,構建家長發展課程,實現了家長素質提升,提高了家長育子水平,也激勵了學生生命成長與個性發展,讓學校培養真善美儒雅學子的目標進一步達成。同時,我校家庭教育成績斐然,學校家庭教育方面在區域內已形成一定的影響。我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先后在《德育報》、《中國教師報》《語言文字報》《大眾日報》《基礎教育改革論壇》《淄博日報》等多家報刊媒介發表,并在家庭教育主題論壇上作了典型經驗介紹,學校被評為家庭教育示范學學校。
家庭教育工作和校外青少年教育品牌建設工作,是一個具有全局意義和戰略意義的浩大工程。在這一方面,我們只不過是一個探路者,立足于一所農村學校的實際,用自己的點滴探索為大家提供一個參照。盡管我們前行的姿勢不一定那么優美,但我們將執著前行……因為,讓學生陽光自信,培養真善美儒雅學子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本文為淄博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外來務工子女家庭教育優化研究》(課題編號:2017ZJZ01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