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妲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7 年10 月在本院治療的62 例PTC 患者的臨床資料。①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及隨訪資料完整;術后病理結果證實為PTC;有完整PTC 癌組織標本及癌旁組織標本;未合并其他甲狀腺疾病。②排除標準:預計生存期<3 個月;術前接受過任何放化療亦或分子靶向治療;存在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中男12 例、女50 例,年齡23~49 歲、平均年齡(39.24±5.47)歲,腫瘤直徑6~18 mm、平均腫瘤直徑(12.13±2.05)mm,多發灶13 例,臨 床分期:Ⅰ期19 例、Ⅱ期28 例、Ⅲ期15 例,淋巴結轉移情況:轉移40 例、無轉移22 例。采集PTC 患者的石蠟包埋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距離癌組織>5 cm)標本,標本均由醫院內2 名專業的病理醫師進行嚴格鑒定。
1.2 方法 ①PTC 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lnc RNA MIAT表達水平檢測:將新鮮組織50~100 mg 研磨至粉末狀,Trizol法提取組織總RNA,而后進行逆轉錄得到RNA 總量,將產物cDNA 取出后利用無酶水稀釋至500 μl 并保存待用,反應體系為20 μl,包含引物、模板各5 μl,FastStart Universal SYBR Green Master (ROX)10 μl,而后進行qPCR 檢測,其中MIAT正向引物:5'-GCTCACACCTCCTATTCCT-3',反向引物:5'-CTTCACCAACTCTCCCACT-3';引物由華大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PCR 反應條件:溫度95℃、5 min;95 ℃、30 s;60℃、30 s;72℃、30 s,共重復40 個循環,每個樣本重復測量3 次取平均Ct 值,相對定量采用2-ΔΔCt法,ΔCt=Ct(目的基因)-Ct(管家基因),ΔΔCt=實驗組ΔCt-對照組ΔCt。②一般資料收集和預后隨訪:采集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理分期、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情況等一般資料,通過電話或復診形式隨訪病例患者術后2 年復發情況(隨訪時甲狀腺彩超檢查可見瘤灶),并對患者術后2 年總生存率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比較PTC 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情況;PTC 患者病理特征及預后與lnc RNA MIAT表達的關系。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行獨立樣本t 檢驗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相關性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PTC 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情況比較 PTC 癌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為(4.232±0.351),高于癌旁組織的(1.065±0.1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PTC 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情況比較 ()

表1 PTC 癌組織及其癌旁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情況比較 ()
注:與癌旁組織比較,aP<0.05
2.2 PTC 患者病理特征與lnc RNA MIAT 表達的關系 PTC患者有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Ⅲ期、有包膜侵犯、復發者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同類其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PTC 患者病理特征與lnc RNA MIAT 表達的關系()

表2 PTC 患者病理特征與lnc RNA MIAT 表達的關系()
注:有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Ⅲ期、有包膜侵犯、復發者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同類其他,P<0.05
2.3 PTC 患者預后生存情況與lnc RNA MIAT 表達的關系依據PTC 患者癌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為3.195 時約登指數最大,故以3.195 為最佳截斷點,將PTC 患者分為高表達組(46 例)、低表達組(16 例);62 例PTC 患者的隨訪資料均完整,結果發現高表達組術后2 年隨訪總生存率95.65%(44/46)較低表達組100.00%(16/16)略低,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PTC 患者病理特征及預后復發情況與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提示PTC 患者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包膜侵犯及復發與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呈明顯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PTC 患者病理特征與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PTC 為甲狀腺癌最為常見的病理類型,PTC 的生物學行為總體良好且絕大多數可長期生存,盡管不少甲狀腺癌患者可通過外科手術以及碘劑放療得到有效療效,但治療后患者復發風險依然較高,盡早預測患者復發風險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1-6]。lnc RNA 屬于一類轉錄本>200 個核苷酸的ncRNA,lnc RNA 并不參與基因的轉錄以及翻譯過程,但其在基因調節網絡中起到重要作用,國內外不少學者研究證實lnc RNA 的異常表達與乳腺癌、肺癌以及卵巢癌等的發生及進展密切相關[7-9],lnc RNA 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基因調控因子,而MIAT 屬于一種新型腫瘤相關lnc RNA,MIAT 異常表達存在于不同腫瘤患者中,有望成為新型腫瘤生物標志物[10],關于lnc RNA MIAT 與PTC 的關系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因此探究lncRNA MIAT 與PTC 患者病理特征以及預后的關系或可為PTC 的早期診治提供新的方向。
早期劉永武等[11]研究證實結直腸癌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量明顯高于癌旁組織,MIAT 是結直腸癌的促癌基因,其可激活有關信號通路從而發揮明顯的促癌作用,本次分析結果顯示,PTC 癌組織中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為(4.232±0.351),高于癌旁組織的(1.065±0.1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lnc RNA MIAT 在PTC 癌組織中呈高表達,早期細胞實驗證實沉默MIAT 可明顯降低腫瘤細胞的增殖、遷移以及侵襲能力,并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生長[12],由此說明MIAT 或可作為PTC 的促癌基因。相關研究發現MIAT 基因可促進腫瘤細胞中組蛋白甲基轉移酶以及基質金屬蛋白酶 9(MMP9)的結合能力,上調MMP9 的表達水平,從而實現對腫瘤細胞的調控作用,在促進腫瘤增殖、侵襲以及轉移中有明確作用[13],有學者研究通過外源性沉默MIAT,發現腫瘤細胞增殖、抗凋亡以及侵襲轉移等惡性生物學行為減弱[14],近期一項研究則表明[15],高表達的MIAT 可明顯促進胃癌細胞增殖以及轉移和侵襲,并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凋亡過程,由此說明lnc RNA MIAT 與腫瘤的惡性生物學行為密切相關;而本分析結果還顯示,PTC 患者有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為Ⅲ期、有包膜侵犯、復發者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顯著高于同類其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相關性分析提示PTC 患者淋巴結轉移、臨床分期、包膜侵犯及復發與lnc RNA MIAT 表達水平呈明顯正相關 (P<0.05),表明PTC 患者lnc RNA MIAT 表達量越高,臨床分期以及淋巴結轉移、有包膜侵犯和復發的風險越高,提示lnc RNA MIAT或可作為PTC 患者惡性生物學行為的有效標志物,在評估患者預后復發率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受經費和時間限制,本文僅隨訪了患者術后2 年的生存率情況,結果發現lnc RNA MIAT 高表達組術后2 年隨訪總生存率95.65%與低表達組100.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與隨訪時間較短或PTC 患者預后存活率普遍高等有關。
綜上所述,本文初步證實了PTC 患者惡性生物學行為及預后復發與lnc RNA MIAT 表達密切相關,或可為PTC 患者早期診治及預后評估提供參考。但本文依然存在樣本量小、隨訪時間短等不足,未來有待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