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
臨床上,導致牙頜面畸形的常見原因為上頜面發育不良,以凹面型、上唇塌陷、鼻唇尖銳、面中份扁平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嚴重影響青少年的顏面部美觀、心理健康、咀嚼功能[1]。以往二維X 片是學者研究頜骨的主要方式,但是,此方式測量頭顱側位片只能在二維方向,同時有放大后不清晰和扭曲等缺點,從而使得研究存在局限性[2]。近年來,錐形束CT 成為新型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可為臨床診斷提供每個切面數據和三維結構,同時顱頜面結構通過重建進而后可還原,圖像和實物比例為1∶1,可精準測量顱骨數據[3]。本次研究主要對口腔錐形束CT 在測量青少年上頜骨發育不良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內容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10 月來本院正畸科接受診斷的50 例青少年,均進行錐形束CT 拍攝,根據SNA(蝶鞍中心、鼻根點、上牙槽座點構成的角)與SNB(蝶鞍中心、鼻根點、下牙槽座點構成的角)大小不同分為發育不良組和正常組,每組25 例。發育不良組中男13 例,女12 例。正常組中男12 例,女1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錐形束CT 拍攝檢查,設備選自美國和意大利合資生產的CTQR-DVT 9000 3G 錐形束,統一技師、設備、照射條件,掃描時間為26.9 s。取仰臥位,固定頭顱,保持眶耳與地面處于垂直角度,保證面部正中矢面與地面平行,上、下牙咬牙合于牙尖交錯位,保持舌及口周肌肉放松,乎其后屏住呼吸,不可吞咽或咀嚼。使原始圖像的Dicom 文件導入計算機,對圖像重建使用Dolphin 11.0軟件,建立具有立體空間形態的三維影像。
1.3 觀察指標 測量兩組研究對象的A、ANB、ANS、PNS、Ba、N、Or、P、SPC、SPM 到S、H、C 的距離,并比較兩組男性、女性各距離測量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發育不良組男性、女性A、ANS 到H、C 的距離,ANB、PNS 到C 的距離,SPM(L)、SPC(L)、SPC(R)到H、C、S 的距離,SPM(R)到H 的距離的測量值均小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育不良組男性、女性ANB、PNS 到H的距離,Ba 到H、C 的距離,N 到C 的距離;Or(L)、Or(R)、P(L)、P(R)到H、C、S 的距離,SPM(R)到C、S 的距離的測量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女性各距離測量值比較(,mm)

表1 兩組女性各距離測量值比較(,mm)
注:與正常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男性各距離測量值比較(,mm)

表2 兩組男性各距離測量值比較(,mm)
注:與正常組比較,aP<0.05
錐形束CT 有很多優點,如檢查時射線量低、精準度高、偽影少、掃描時間少等。上頜骨分別為包括3 個部分,左右兩個部分和顏面部的中間部分,同時左右兩部分對稱,胚胎上頜突發展為上頜骨,同時在眶下裂、翼上頜裂、翼腭窩、顳下窩、鼻腔側壁和低、口腔頂、眼眶底的構成中參與其中[4]。上頜面發育不完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顱頜面的正常發育,導致顏面部美觀程度降低,并且可能形成反,對口腔功能產生威脅。除此之外,若上頜發育不良也會影響到上氣道形態以及功能,繼而出現呼吸阻塞,甚至出現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發育不良組男性、女性A、ANS 到H、C 的距離,ANB、PNS 到C 的距離,SPM(L)、SPC(L)、SPC(R)到H、C、S 的距離,SPM(R)到H 的距離的測量值均小于正常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發育不良組男性、女性ANB、PNS 到H 的距離,Ba 到H、C 的距離,N 到C 的距離;Or(L)、Or(R)、P(L)、P(R)到H、C、S 的距離,SPM(R)到C、S 的距離的測量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發育不良青少年除了在矢狀向上發育不良,其在A、ANS、SPM(L)、SPC(L)到C 距離均偏小,在水平面高與橫截面寬方面:A、ANS、SPM 及 SPC 等點到 H、S 平面距離也偏小,提示青少年在三維方向上上頜骨發育不良體現明顯,并且體現出矢狀向上。
兒童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因此盡早對上頜骨發育不良做出診斷意義十分重要,在三維方向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實施頜骨矯正治療,進而改善不協調的頜骨關系,盡可能降低成人后正畸正頜聯合治療的幾率[6]。
綜上所述,在臨床運用錐形束CT 診斷青少年頜骨發育不良時,青少年的上頜發育不良可體現在垂直、橫向、矢狀向,因此,臨床進行矯正時,不應該僅在橫向和矢狀向,應在垂直向上方面探索提升矯正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