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芝
隨著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興起,教師教學效能的研究備受關注。教學效能是教師的教學成果的具體體現,也是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國內外關于教師教學效能的研究相當多。俞國良、辛濤等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行為及能力的主觀判斷與他們的教學效果有著密切關系。國外學者特倫特姆和阿什頓(Trentham&Ashton)對教師教學效能感和教學效果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伍爾福克和霍夫(Woolfolk&Hov)開展了與教學效能感相關因素的研究。吳清山指出提高教育的品質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研究學者莫尼(Money)認為教師教學效能包括有效教授教材的知識、良好的師生溝通、具備組織教材的能力、激勵學習動機的能力及良好的教師管理技巧。俞國良、辛濤等(1995)提出教學效能分為教學計劃與準備、教材組織與呈現、教學方法與技巧、班級經營與管理、教學成果與評估。吳國來指出教師教學效能包括教學效能自我信念、系統呈現教材內容、多元有效教學技術、有效運用教學時間、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班級氣氛。在教學效能的研究中,大部分以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為中心。本文通過分析歸納各學者的研究,認為英語教師教學效能內涵包括五個方面。
教師教學信念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對其本身的能力及對學生影響程度的評價與信念(Bandura 1997)。
在教學時,教師必須系統地呈現教材內容,提供完整的概念架構,明確傳達教學內容。
多元教學技術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必備條件。多元教學技術包含教學媒體的應用、課堂中的表達技巧、問答討論技術、給予學生回饋、幫助學生校正與獨立練習,提升教學效果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合理地分配教學活動所需的時間,維持緊湊、流暢、彈性的教學步調,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以提升教學效果(Borich 1994)。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能教師的重要體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努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反應與需求,并積極關懷、激勵學生,提升教學效果。
調查問卷使用的量表是在吉布森(Gibson)編制的教師效能感量表的基礎上修訂的,分個人教學效能感和一般教學效能感兩個維度。本量表是基于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即與高校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緊密相關的五個方面。
研究對象是從廣西本科院校的英語教師中隨機抽取的。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87份,其中涵蓋了各職稱的教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調查問卷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六個等級,分別以1—6分記分。采用Likert和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列表和分析。

表1
根據表1數據可知,英語教師的教學效能各層面中教學時間運用的平均值最高;其次為師生關系建立、多元教學技術、教材系統呈現;最后才是教師教學信念。經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教師受課程考核體系、學生評教、高校課程改革等因素的影響。
1.教師教學信念情況及原因分析

表2
根據《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見附錄)的調查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我有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可以處理學生學習的問題”平均值最高;其次為“我能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我對學生的期望高,他們也朝我的期望努力”;最低得分為“不管教材多么抽象難懂,我依然可以表達得清晰明了”。可見,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大多數教師缺乏英語教學的自信心,這影響了教學行為。
2.教材系統呈現情況及原因分析

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在進行教學之前,我會充分準備授課單元內容”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在開始新單元教學前,我會說明單元的目標和重點”“我會條理分明、深入淺出地講解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總結學生發表的意見并加以指導”“在每堂課結束后,我會總結教材內容并反省教學情況”。可以看出,基于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能很好地教授課程的重點、難點,分析教材內容。“教學前我會安排預習活動并要求學生做到”平均值最低,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還沒有形成。
3.多元教學技術情況及原因分析

表4
從表4可以看出,“我會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平均值最高;其次為“我會隨時吸收新知識,讓教學內容更充實”“我會配合教學需要,采用分組活動等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會變化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會以問題形式,由淺入深探詢學生是否真正了解教學內容”;最低平均值為“我會運用開放性問題,使學生進行深層或逆向思考”。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教師會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面,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其興趣的培養,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4.教學時間運用情況及原因分析

表5
從上頁表5可以看出,“我會在做教學準備時先做好上課時間的安排”平均值最高;其次為“我會在轉換教學活動時,對學生做清楚明確的指示”“我會維持緊湊流暢的教學步調”“我會給予學生足夠提問、討論的時間”;平均值最低為“我會合理地分配教學活動的時間比例”。在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教師能很好地把控教學時間和教學步驟,平均值比較高。
5.師生關系建立情況及原因分析

表6
從表6可以看出,“我會告知學生我對他們的期望,并鼓勵他們達成”平均值最高;其次為“我會對有特殊困難的學生表達善意和幫助”“我會以幽默的方式帶動教室里輕松的學習氣氛”“我會以民主的方式,給予學生自我表達和作決定的機會”“少數學生不注意聽講,我常沒有辦法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最低平均值為“我會設計合作式教學活動,促進師生互動”。這說明如果不能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學就無法順利開展,必然會對教師教學效能感有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元教學技術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采用多元教學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能。本研究中教師教學信念得分最低,表示教師對自身所具備的影響學生能力的評價偏低,而教師的學習及教學信念對其專業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英語教師要不斷增強反思意識,認識到教師教學信念對教學的重要作用,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養。
教師能否在教育教學方面達到高質量產出,取決于教師的整體素養和自身專業能力。因此,給教師提供更多的在職進修渠道是必要的。教師應利用課程培訓提升專業能力,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效能。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構建教師教學效能交流平臺是很有必要的。網上交互學習平臺能促進師生互動、人機互動和生生互動。教師應利用移動智能端二維碼、手機 APP、微信、QQ、BLOG、校園BBS等網絡載體,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移動設備網絡交流平臺的建構能促進教師快速獲得所需要的資訊,通過分享體系幫助他們在教學設計上逐漸多元化,從而提升教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