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基礎設施是指涉及核武器科研、設計、彈芯生產、部件制造、改型延壽、拆除退役的國防基礎設施。2020年9月,美國軍控與國際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福特與時任能源部副部長兼美國國家核軍工管理局局長麗莎·戈登-哈格迪撰文重申了美國觀點,強調核武器基礎設施就是核威懾。
美國強調核武器基礎設施本身就是核威懾,原因有三點。首先,核武器基礎設施是大國核戰略的基石,是研究、設計、生產、維護、改進、改型核武器甚至研發新型核武器的物質基礎,其存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威懾作用。其次,全面且有效的核武器基礎設施在保持長期武力威懾,防止軍備競賽方面至關重要。因為可以憑借其基礎設施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在國際安全環境需要時迅速調整核戰略,使敵對勢力始終處于被威懾狀態。第三,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就無法提供長期威懾。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三國在蘇聯解體后曾擁有數千件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至少在初期,這些國家擁有強大的核威懾能力。但是,由于三國沒有繼承蘇聯的核武器基礎設施及人才,核武器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必然將逐年降低,最終無法使用。因此,缺乏核武器基礎設施也是促成三國愿意放棄核武器,成為無核武器國家的重要原因。
美國2018年《核態勢評估》強調,由于中、俄、朝、伊等的核威脅日益增長,將對美國當前三位一體核力量進行現代化改造,構建靈活且安全的核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負責美國核武器生產、維持等工作的國家核軍工管理局主要以下三大重點任務。
首先是核武器相關活動,確保當前的核武器、核武器基礎設施能夠維護國家安全。根據2021財年預算申請,該重點任務主要開展四項工作。一是對核武器進行維護和翻新,以保持對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性能的信心。例如通過年度評估、監督、小改動和老舊部件更換來確保現有核武器的有效性,保障核武器及其部件的安全拆解以及保持可持續的制造能力。二是投資于科學、工程和制造能力建設,以便能生產核武器和對庫存核武器進行認證。例如推進加強次臨界試驗能力的計劃以及部署百億億次級計算機。這兩項工作均是滿足W80-4延壽計劃和W87-1改進計劃的認證要求所需的。三是制造核武器部件。涉及薩凡納河钚處理設施建設項目、核軍工所需炸藥的質量鑒定、國防用氚的生產、鈾相關設施的現代化改造及核武器零部件的交付、貧鈾合金和部件制造設施的重啟和現代化改造、濃縮鋰的生產和核武器非核部件的現代化制造等。四是對核武器綜合體進行維護和現代化改造。例如支持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建設每年能制造30個彈芯的設施,使堪薩斯城國家安全園區能夠穩步推進核武器延壽計劃,以及滿足2018年《核態勢評估》提出的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要求。
其次是推進五項彈頭現代化計劃,滿足美國國防部確定的威懾要求,解決核武器部件的老化、更換以及與運載工具整合的問題。五項計劃分別是:2項延壽計劃,即B61-12新型核航彈延壽計劃和遠程防區外導彈用W80-4彈頭延壽計劃;1項改進計劃,即W88 Alt 370計劃,涉及換裝新型解保、引信等內容;1項改型計劃,即W87-1改型計劃,主要內容之一是使用鈍感高能炸藥替代目前使用的標準高能炸藥,大幅提高彈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項新彈頭研發計劃,即W93海基彈道導彈彈頭。
第三是保障航空母艦和潛艇部隊的核動力需求。該重點任務致力于對與海軍核動力推進裝置相關的所有事務承擔全面責任,即從海軍核動力推進裝置的研究、設計、制造、測試、運行、維護與保養直至最終處置。
冷戰后發展重心轉移、設施老舊和人才流失是美國核武器基礎設施面臨的三大問題。
冷戰結束后,美國一度將國家發展重心從大國競爭、軍備競賽轉向其他新興問題,從而某種程度上在國家層面降低了核武庫建設的優先程度,包括大幅削減了核武器庫存,關閉核武器基礎設施等。例如美國在1989年關停洛基·弗拉茨武器生產廠后,就喪失了彈芯制造能力,直至整整二十年后的2007年才恢復小批量的制造能力。此外,發展重心的轉移還導致了供應問題。核武器基礎設施由于其獨有的敏感性和安全特殊性,供應鏈本就相對脆弱,當美國降低核武器優先性后,供應鏈企業要么破產,要么轉型。就核武器用炸藥來說,以前有四家供應商,而現在僅剩一家。這將對核武器重要部件的穩定、及時供應產生影響。
設施老舊也是一大問題。國家核軍工管理局超過一半設施都有40多年的歷史,其中約三分之一甚至可以追溯至曼哈頓計劃,許多設施已超出其使用年限,難以可靠地維持威懾作用。目前,國家核軍工管理局近32%設施被確定為無法滿足任務需求,包括91%的鋰相關基礎設施,53%的钚相關基礎設施,以及40%的烈性炸藥相關基礎設施。這些都與核武器最核心的材料相關。
人員流失問題嚴重。美國核武器基礎設施的人力資源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老齡化嚴重,具備高級資歷的老員工即將退休。2021年至2025年期間,超過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將達到退休資格,知識傳承和管理面臨極大挑戰。二是年輕人留不住,新員工離職率高。缺少新鮮血液將對核武器基礎設施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美國近期重申核武器基礎設施就是核威懾概念的目的是謀求國會加大支持力度,通過增加預算投入、批準新建設施等方式克服因冷戰后發展重心轉移、設施老舊和人才流失三大挑戰所引發種種問題,以便應對外國核威脅,構建靈活且安全的核能力。
核武器基礎設施是大國核戰略的基石,本身就是核威懾。現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加大對我國核武器基礎設施的投入和支持,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確保我國核威懾力量繼續保持在維護國家安全所需的水平。第二,加強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大獎勵扶持政策,為我國戰略核力量建設提供高水平的智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