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潔 莊家茹
摘 要:為了研究“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建筑設計風格,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分別對“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建造背景、建筑風格和材料和裝飾特征方面進行了比較,經過比較發現“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建筑設計風格存在聯系和區別,但它們的風格都對包豪斯設計甚至整個現代建筑設計的理論和實踐上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詞:紅屋;巴特羅公寓;比較研究
一、“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建造背景
1. 誕生時代的比較
“紅屋”的誕生是在19世紀下半葉的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工藝美術運動起源于英國。英國是工業革命的國家,是世界的工廠,進行工業化生產,這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但隨著新的生產技術的發展,對各個方面帶來很多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藝術品味和手工業的發展,并且維多利亞時期的繁鎖的裝飾都造成的英國設計水平的降低。這正是發起工藝美術運動的重要原因。在這一時期一些藝術家的思想觀點都注重手工藝,強調自然風格,推崇哥特式風格,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能體現工藝美術運動特點的“紅屋”產生了。巴特羅公寓是誕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時期,因工業革命顯得十分枯燥,所以公開反對歐洲藝術家大規模生產的藝術氣息的枯燥。西方的古典復興主義建筑太拘于古希臘、哥特式建筑,一定會被歷史行進的步調所淘汰。
2. 作者經歷的比較
“紅屋”是由威廉·莫里斯和他的好友菲利普·韋伯共同建造的。莫里斯出生于英國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教育,從小就熱愛大自然,喜愛英國的傳統藝術,尤其對哥特式風格情有獨鐘。莫里斯17歲時參觀了1851年的倫敦的水晶宮博覽會,過度裝飾的工業產品使他非常反感。后來,斯特里特事務所結識了好友一一建筑師菲利普·韋伯,之后莫里斯準備婚房時,邀請了韋伯參與婚房的設計,他本人則將精力投入房屋室內裝飾以及家具設計等工作中,這棟新房也就成了工藝美術運動時期最具其風格的建筑物。巴特羅公寓是由西班牙建筑師高迪設計的,在西班牙的新藝術運動中高迪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設計了大量的作品,除了巴特羅公寓外,還有如古埃爾公園,米拉公寓,神圣家庭教堂等。可以說,沒有高迪的努力探索,也就沒有西班牙新藝術運動的成就。巴特羅公寓是高迪在他的設計生涯中最能代表他的設計特點和風格的作品。高迪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手工藝家庭,他天生體弱多病,但他善于思考,個性較強。除了工作,沒有其余的喜好。他吃穿都很簡單、隨便。他推崇傳統藝術,提取精華,同時融入新藝術運動時代的風格,呈現獨特的個性。
二、“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建筑設計風格的聯系與區別
紅房子的整體造型結構強調不對稱。在室外角度看追求簡潔,不加粉刷和裝飾直接把紅色磚體裸露在外面,很有自然氛圍。
從內部設計來看,紅房子的室內裝飾紋樣、桌子和椅子是莫里斯親自設計,采用純手工,整體美觀大方。門窗設計也利于采光和通風。這種紅色住宅的設計思想對現代室內追求田園詩和極簡主義的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高迪設計的巴特羅公寓體現強烈的折中主義設計風格,采用新的技術設計,建造獨特的建筑物,注重于建筑物整體的裝飾。巴特羅公寓的特點和形狀融合自然界中的凹凸、螺旋、拋物線等各種曲線,植物花紋的裝飾,獨具特色。由此來看,而巴特羅公寓是體現折中主義風格,是哥特式風格的再創新,結合古典建筑樣式和日本繪畫藝術體現新藝術特征。它們的共同點是自然主義風格,崇尚自然的曲線紋樣和色彩。
三、“紅屋”與巴特羅公寓的裝飾材料的運用特點
在紅屋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圖案取于生活和自然的東西并巧妙的融合起來。莫里斯設計來自大自然,使人們擺脫了噪音大的機器消費的感官,給人們的生活找到了一種自然而簡單的精神純凈。莫里斯的設計還吸收了東方裝飾藝術中的自然主義情節用在漆藝、陶瓷、家具等藝術作品上面裝飾著的具備自然主義色彩的圖案。
巴特羅公寓的外部和內部造型采取了自然結構,高迪認為,自然結構是來自于任何形式的凹或凸、螺旋形及拋物線。從建筑的外形上來看,彎彎的曲線、連續的波浪覆蓋了整座建筑物。與其他建筑差異的是,巴特羅公寓的裝飾完全是藍色和綠色的陶瓷。看似很造型詭異但遠遠望去像一片寧靜的湖水。尖塔和屋頂上的其余突出物體都有其本身奇特的外形,表面掛著五顏六色的瓷片。
四、總結
“紅屋”與巴特羅公寓分別誕生在兩個不同的時期,而這兩個時期都對我們當代設計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和深刻的影響。“紅屋”誕生在工藝美術運動時期,在這一時期,藝術家和設計師們都在強調手工藝,反對維多利亞時期繁瑣的裝飾,“紅屋”就充分的體現了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特點,工藝美術運動時期的設計風格也影響了之后的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也是對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持反對態度,反對工業化熱衷于傳統工藝,而不同的是新藝術運動徹底走自然風格,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特征,高迪設計的巴特羅公寓完全提現了新藝術運動風格。這兩個著名的建筑物有著相同和不同點,正是他們這些設計思想影響著我們當代設計。
參考文獻:
[1]《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
[2]誰才是“紅屋”正真的作者――“紅屋”的裝飾風格及其作者探討 ?戴竹君
[3]《新藝術運動》. 高兵強著.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