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各類IP的電影化改編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潮流,話劇也由舞臺走向銀幕,但隨著話劇的電影化改編不斷發展,其中的問題也顯現出來,開心麻花作為舞臺劇領域的新秀,也在電影化改編過程當中遇到了各種問題。如何更好地促進開心麻花自身的話劇電影化改編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IP;開心麻花;電影化改編
前言
在中國的文化產業日益繁榮的今天,無論是話劇還是影視都受到廣泛關注,開心麻花作為喜劇領域的新秀,也用自己的實力在話劇領域做出了貢獻。隨著話劇改編影視浪潮的興起,開心麻花也將自己備受好評的話劇作品改編成了電影,這不僅實現了麻花電影和話劇的雙贏,更為開心麻花知名度大幅提升做了鋪墊。[1]然而,在開心麻花的電影化改編過程當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走出困境。
一、開心麻花電影化改編中出現的問題
1. 主控產能有限,參投風險過多
由開心麻花主控的幾個電影,雖然在票房和口碑上略占優勢,但其影響力還是比較有限的。由開心麻花參投的電影(包括《絕世高手》、《妖鈴鈴》等),票房則更是慘淡,是相較于曾經的麻花創下周票房破十億的成績,《絕世高手》的票房幾乎等同于杯水車薪,僅1.01億。[2]此前,開心麻花為了提高產能而走向的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之路也頗為不順,不僅受到證監會的“勸退”,其內部服務人員如負責上市的簽字律師也離職,在經歷了為期九月的堅持之后,最終宣布暫時中止募股計劃。
2. ?性別反思的缺失和價值觀念的偏斜
隨著開心麻花電影加工周期的縮短,對于劇本的選擇和打磨也呈現出越來越粗糙的趨勢。[3]在性別反思這方面,電影《羞羞的鐵拳》中,男女主角互換身體之后,男主去女澡堂之后的一系列場景,都體現出了對于女性之間的不夠尊重。[4]其次,電影當中價值觀念的偏斜也是一個巨大瓶頸,例如《西虹市首富》當中鼓吹“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無疑是一種不好的導向。
二、 開心麻花作品電影化改編的思考
1. 改編電影出現問題的原因
(1) 劇本的選擇和打磨不過關
從話劇到電影,開心麻花雖然一直喊著“麻花出品,必是精品”的口號,然而觀眾能夠明顯地看出其對于劇本的選擇和斟酌越來越走向敷衍。話劇舞臺上有經典作品《烏龍山伯爵》還有號稱零差評的《驢得水》,改編成電影之后,如果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是從純搞笑到“黑色幽默”的過渡,那么《李茶的姑媽》則可以說是由低俗的笑料構成的鬧劇了打“葷段子”的擦邊球,引起群嘲。
(2)傳播策略的轉變
開心麻花的傳播策略是多變的,從最初做舞臺劇時沒有觀眾,麻花自己出錢用大巴車免費拉觀眾看話劇,再到后來“一劇一聘”的形式用明星來造勢吸引觀眾,并且還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觀眾的笑點以此來提升劇本和演技,這些傳播策略都是可圈可點的。直到后來,電影化改編使得麻花的作品成為規模化運作的文化商品,其更加重視的就更在于資金的回饋,而忽視了觀眾的需求,例如電影《夏洛特煩惱》之后還有演員以同名舞臺劇回饋觀眾,而此后的改編電影則未有回饋。
(3)市場需求的改變
在2012-2016年間,喜劇電影的確占據著商業電影的半壁江山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然而近幾年觀眾的口味正在發生著變化。隨著2017年的《戰狼2》、《芳華》,2018年的《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和2019年的《流浪地球》等走向大眾的視野,純喜劇電影已然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反倒是一些主旋律、現實題材和科幻等多元化或者“喜劇+其他”類型的電影內容開始分割觀眾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壓縮著純喜劇內容的票房爆發空間。[5]
2. 如何避免電影化改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1)貫徹“內容為王”的宗旨
話劇也好,電影也好,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內容為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演員的演技再好、投入的資本再多,沒有內容依然沒法說是一部成熟的、好看的電影。而麻花喜劇之所以能夠受到觀眾的喜愛,就是因為貫徹了這樣的宗旨。對于劇本的選擇,是電影改編質量的重要條件,在選擇劇本后,可以先用問卷的形式對觀眾的口味進行測試,像《李茶的姑媽》的劇本就是麻花選擇劇本不慎的典型事件。
(2)塑造并強化品牌效應
開心麻花從2003年公司成立,到2012年開始連續三年登上春晚的舞臺被觀眾熟知,從話劇到舞臺劇包括后來衍生的音樂劇等,一直堅持著“把智慧和快樂擰成舞臺劇”的理念,定位準確。參加《歡樂喜劇人》節目之后,借助這樣的平臺,使得開心麻花的簽約演員被觀眾熟知,所以其品牌效應在不斷的強化當中。不過,后期口碑分化嚴重的《李茶的姑媽》也呈現出偏離麻花風格的特點,笑點的質量有待提升,通過重新調整戰略、不斷強化品牌效應是可以實現的。
(3)優化“口碑營銷”宣傳策略
開心麻花還未開拓銀幕時,麻花話劇并不像現在這樣一票難求,而是出品方需要主動地去找觀眾。先是麻花的工作人員找大巴車拉人看話劇,后來是每部話劇都找一位相對比較出名的演員如何炅、謝娜等,這樣“一劇一聘”的模式為麻花積累下了粉絲。再到后來,每場話劇之后麻花都會找熱心的觀眾來填寫問卷,以此來了解觀眾的喜好和改進的方向,促進作品質量的提高。
結論
開心麻花在將戲劇改編成電影的過程當中既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樣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開心麻花出現問題的原因既有商業方面的,也有藝術方面的,這些都將影響開心麻花日后的發展,而在今后的過程當中,麻花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開心麻花想要在喜劇領域占據自己的半壁江山,必將繼續踐行“內容為王”的宗旨,努力實現戲劇和電影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 高勝利,李子赟.“開心麻花”戲劇發展路線之管窺——從話劇向電影之轉變.[J] 電影文學. 2019(21):36-38.
[2] 喬暉. “開心麻花”國產喜劇電影類型研究[J] 電影文學. 2019(17):67-69.
[3] 周祥東. “開心麻花”電影的商業狂歡與文化癥候[J] 藝苑. 2019(02):44-46.
[4] 陸娟. 淺析開心麻花喜劇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J] 戲劇之家. 2019(05):71-72.
[5] 王紫萱. 淺析開心麻花的藝術商業模式[J] 戲劇之家. 2017(02):26-27.
作者簡介:王兆菲(1996—),女,漢族,山東東營人,碩士在讀,單位:青島科技大學傳媒學院,研究方向:出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