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我在聽完這一輪講座之后,感覺實在是受益匪淺,很感謝學校安排了這樣的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有關藝術這一門類之深奧和博大,然而學的最多的還是有關于設計的一些感悟。
第一次的講座是柳冠中先生給我們的講的,我印象很深刻,他是大學美術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講的主題是《設計是人類不被毀滅的第三種智慧》,主要是闡述了他對設計和藝術的一些思維方法。我覺得柳冠中先生的一-些想法是很有見地的,譬如說他說的”設計經常講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戰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講牌,并不講品。”這句話得到很多人的認可。這個“品”字可是包含了許多含義的,試想以一下為什么是三個“口”而不是一個“口”呢? ,他認為:中國目前正處在這么一個階段,到處在顯擺,到處在招搖過市,它談不上品。我們講真正的“品”是一種適可而止,是一種我們現在所說的要有節制生存,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而我們講的設計的觀念和如何評價一個好的設計,絕對要留有余地,千萬不要做過頭。我也非常認同他的觀點。
我從中的感悟是中國現在是奢侈品消費第二的國家,國人都以家中有奢侈品而驕傲,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從中國的文化傳統來講,“節儉是中華名族的美德”,這句話永不會過時,難道我們不應該繼續發揚下去嗎?從中國的設計角度來講,中國的品牌卻是屈指可數的,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中國的品牌設計上,讓別國都來買中國的設計的奢侈品,這才是國人值得驕傲之處。
他還說:“真正生活的問題,被大家忽略的問題,這個才應該是我們所講的設計的思路?!?/p>
的確,我們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做出好的設計,但卻沒發現答案就在身邊。另外,他對設計的認識的很深,他認為:“設計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是-種能力,從設計師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技巧,但是設計僅僅從這個角度認識的話,就太局限了。設計是人跟大自然,跟社會和諧的一種智慧,或者我們的思考方式?!彼栽O計是遠遠早于科技和藝術的。簡單來說,設計一直在人類的進程過程充當著催化、引導和調整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的角色,所以設計的本身,它的本質就是一種整合的創新,它不僅僅是某一個專業的創新,它最終靠的是。整合廣博的知識和資源的結構關系。文庫
具體來講,設計的作用是引導人們的審美觀念,使之成為健康的審美觀,以合理的生存方式生活,另一方面,要從思維方式上來講,我們應完成從造物到謀事的變化,不要追求“最”,倒不是說在設計上不能追求“最”,而是說不要一直陷入在追求“最”的境界里,那樣只會一直在自我的圈子里打轉,所以說應該在適應特定的條件、情況下,為別人考慮,才能達到在藝術上更高的境地和作為。在方式上,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技術、手段,本質才是在重要的。也就是說,你既要把自己放在設計體系里,又不能埋沒在技巧中,正如一句話所說:“人們并非被事物所擾亂,而是被對事物的看法所擾亂。”這其中的奧妙也可以歸結為一句話:“因勢利導,適可而止;超以象外,得其圜中”然而這其中的奧妙還需要各位去仔細的品味了,而在設計某一樣東西時,還應把對象的需要、特性... ..--一滿足這些的同時,也應融入自己的設計理念,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才更具有創新性。
以上都是從柳冠中先生的精彩講座中所感悟出來的,他不僅給了我們很多和設計有關的方向,還使我們今后在專業學習上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
還有-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身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教授蘇丹的講座,他的講座有些是關于環境藝術設計,因為我是學環境藝術設計的,所以就對這方面很是關注,而蘇丹教授的演講最后得到了學生的滿堂喝彩。
蘇丹教授講的范圍很廣,不僅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還使我們有了努力奮斗的目標,他指出中國的設計現在缺少一種野性,野性指的是一種難以馴服的生性。如(唐)韋應物《述園鹿》詩: “野性本難畜,玩習亦逾年。”又如沈從文《湘行散記虎雛再遇記》:“眉眼還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敝袊脑O計缺少野性,這與中國的教育模式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學校就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的都是一個模子的學生,磨沒了學生的棱角和野性,從而使得中國的設計特缺少一種野性,國內知名的設計人余靜贛在會上建議中國的設計教育界能夠增加設計哲學的課程,培養學生們的“野性”。文庫
他說,“野性” 是當代中國年輕的學子需要的,中國人歷來缺少“野性”,我們的民族也一直缺少“野性”, 這阻礙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作為廣東省建筑裝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廬.蘇丹教授講的范圍很廣,不僅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還使我們有了努力奮斗的目標,他指出中國的設計現在缺少一種野性,野;性指的是一種難以馴服的生性。如(唐)韋應物《述園鹿》詩:“野性本難畜,玩習亦逾年?!庇秩缟驈奈摹断嫘猩⒂浕㈦r再遇記》:“眉眼還是那么有精神,有野性?!敝袊脑O計缺少野性,這與中國的教育模式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學校就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的都是一個模子的學生,磨沒了學生的棱角和野性,從而使得中國的設計特缺少一種野性,國內知名的設計人余靜贛在會上建議中國的設計教育界能夠增加設計哲學的課程,培養學生們的“野性”。文庫
他說,“野性”是 當代中國年輕的學子需要的,中國人歷來缺少“野性”,我們的民族也一直缺少“野性”,這阻礙了中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八麄冞@一代設計師“是失敗的一代”。他說,日本平均每年能出現一位重量級的設計大師,而我們大量的建筑都由國際友人幫助設計,“中國的設計就像中國足球一樣,總是走不出國門”。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副院長王鐵也發現,教學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們不敢想象?!澳愀蚁胂?,這比任何資產都重要?!蓖蹊F說,不具備想象力就無法成為高素質的設計人才。
雖然中國的設計現況正如上所述,但現在中國的一些設計院校也已經開始了教育方式的轉變,激發學生的想象,我相信中國的設計師不會再被人認為是“失敗的一代”中國的設計總有一天會走出國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