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數字信息技術學校不斷地進步。在如今的數字時代,它讓我們的攝影變得更加便捷,更加先進。所以在高職院校中也開設了相應的攝影課程,來滿足我國人民社會日益對于攝影和拍照技術的要求。但是,傳統的高職院校攝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如今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必須要對高職院校攝影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數字技術的優勢,其次,根據目前出現的問題,對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提出了幾點意見,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時代;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模式改革;創新
引言
通過技術的提高和藝術的表達,可以讓攝影變得更加的真實,更充滿現實和藝術感。為了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對攝影技術提高的要求,近些年許多高職院校開設了攝影課程。但是如何在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和數字技術前有效地進行攝影課程的教學,如何通過提高課堂質量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數字技術在攝影中運用的優勢
數字技術是借助電子計算機而發揮強大功能的科學技術,它主要通過將設備中的圖像文字聲音的轉化成相應的二進制數字,加速了運算速度和儲存空間。目前,互聯網的普及也讓數字化社會發展更加迅速,目前80%以上的圖像視頻和聲音都是通過數字技術,進行傳播和儲存。尤其是運用在攝影技術當中,展現出了它強大的特點。第一點是有利于數字電路的集成化,二進制的肯定數據傳輸狀態可以保證攝影作品的高質量傳輸和運行。第二是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二值信息不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擾。第三是保證了攝影作品的長期儲存,讓珍貴的攝影作品永遠流傳。第四是保密性好,可以通過一些數碼加密技術保證攝影不易被盜取。第五點是通用性強,采用標準化的配件,可以保存各種數碼系統進行信息,共享和數據傳輸。
在進行實際的攝影過程中,它首先為初學者提供了便利的技術減輕了攝影學習壓力。其次,是簡便了成像過程,以往的傳統攝影困難需要在暗房中對作品進行沖洗,不僅工序繁雜,而且有一定的環境污染。最后是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通過即刻成像的攝影作品,可以讓教師及時的發現學生的攝影問題并加以糾正。
二、改革與創新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模式
1.有效的樹立攝影觀念,養成良好的攝影習慣
在進行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時,教師應當首先著重培養學生的攝影觀念,從學生的日常興趣愛好,生活實際情況以及標準的教學課程入手,來給學生灌輸良好的攝影觀念,讓學生從內心喜歡攝影愛上攝影。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攝影習慣,教師在上課,示范和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以身作則,正確的使用攝影設備,積極的傳達美術常識,攝影文化是以文學素養和攝影師論的多方面的知識,潛移默化地讓學生了解到攝影藝術的魅力,并且影響他們的攝影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攝影習慣,才能為學生以后的攝影工作以及攝影能力有較高的幫助。
2.打破傳統,創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攝影技術和教學模式,已經不滿足當下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要求。所以在進行教學模式,改革前高校攝影教學組,應當著重分析當下攝影時代的發展進程,以及如今的發展需求,并且結合學校的攝影課程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改革和創新。堅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要保留傳統攝影教學中,給學生提高程度較大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但一定要對攝影技術逐步的創新提高。例如,目前的攝影設備,對于感光材料的應用與暗房沖洗技術都不需要,所以應當有選擇性的放棄這類課程,把這類傳統課程轉變為對新時代數字化攝影知識與技術的宣傳和展示,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現代數字化攝影技術的魅力,并且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學生攝影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3.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教師做起,主動學習先進的攝影技術和全面的數字攝影技巧。其次,要加快雙師結構教學模式的完善,通過實習師資混編制制度來,滿足更多攝影教師資源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其次要安排更多的專業培訓,讓學校攝影課程的師資隊伍進行不斷地提升。可以邀請更加專業的攝影師,對學校攝影教育老師進行培訓,深刻的影響教師的攝影文化和攝影價值觀,從而保證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最新的攝影理念有效地傳達給學生。最后學校可以聘請國內外高技術的攝影人才和學校教育進行互通,組成由高職教師主導,校外攝影人才輔助的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團隊。
4.校企結合,加強實踐
改革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攝影實踐能力,所以應當積極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不僅實現了學校與企業雙方共贏,而且可以保證培養出更多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攝影人才,并且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結束語
目前,隨著數字時代的逐步推進,人們對于攝影技術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模式,必須要進行有效的改革與創新。首先要給學生樹立有效的攝影觀念,養成良好的攝影習慣,其次要打破傳統創新教學模式,再次要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最后做到校企結合加強實踐。為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培養出更多的攝影人才。
參考文獻:
[1]燕曉山. 數字時代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J]. 教育觀察(下旬), 2019, 008(004):131.
[2]曹聰. 數字時代高職院校攝影課程改革策略探析[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9, 000(012):238.
[3]夏楊福. 對高職院校攝影專業教學改革及課程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與實踐探索[J]. 海峽影藝, 2019, 000(001):1-4.
[4]孫偉. 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改革現狀分析——以攝影課程創新探索為例[J]. 職業, 2020(12):39-41.
作者簡介:行行(1988-)女,漢族,現居重慶,學歷:碩士,重慶藝術工程職業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新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