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勝香
摘 要:為了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條件,文章從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依托微課資源,實現有效的實驗教學;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拓寬學生視野三方面論述了微課資源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微課資源;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現地教育技術的發展,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應用到生物教學中,高中生物傳統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也需要進行變革和創新。對此,文章結合高中生物微課資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現地教育技術的優勢,對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的創新策略進行研究。
一、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的講授,最重要的是在導入環節,所以在導課環節教師要好好設計。導入新課階段,教師可以選取時間短、畫面清晰、內容符合本次課的視頻。比如,在講授高中七年級上冊“種子的萌發”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段關于一顆種子是如何發芽長成為一棵小苗的,讓學生比較直觀地看到種子萌發的過程,在新課的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興趣,比直接展示圖片和文字效果好很多。比如,教師在講解“細胞減數分裂”的內容時,可以播放細胞進行減數分裂的3D動畫視頻。學生觀看視頻,直觀地看到了整個減數分裂的過程,以及染色體在各個階段的變化,觀看后教師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減數分裂的過程。微課資源具有真實生動形象的特點,選取合適的微課資源資源,能夠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微課資源資源是創設真實情境的途徑之一,有趣真實的視頻可以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習興趣。生物課程中包含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內容較為單調枯燥,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喪失生物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要科學運用微課資源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可以利用微課轉化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在學習某一種知識時,多種感官相結合將大幅度提升知識的學習速度。進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潛能,提升教學質量,開創高中生物多媒體教學的新局面。
二、依托微課資源,實現有效的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生物學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師應根據學校的硬件條件,因陋就簡地開設生物學實驗。現在很多的鄉鎮中學由于條件有限,沒有條件直接進行實驗教學。因此,微課資源輔助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很有意義。利用微課資源模擬實驗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實驗,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對于沒有實驗室或實驗儀器的學校,通過播放關于模擬實驗的微課資源,有利于學生了解實驗的步驟與過程。在學生進行實驗前,教師通過播放微課資源講解實驗中發生的肉眼無法看見的過程或難于操作的實驗過程,指明實驗的關鍵步驟與操作及注意事項,并解釋其原因,可以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實現有效的實驗教學,實驗演示比較好的方法是播放微課資源。對于教師來說,課前準備實驗微課資源,可以糾正自己的實驗操作錯誤,完善實驗教學設計,提升實驗教學能力。微課資源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上使用可以很好地演示實驗,這也解決了鄉鎮高中沒有實驗室但要進行實驗教學的一個難題,通過播放模擬實驗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到生物實驗的奧秘,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三、擴大課堂知識容量,拓寬學生視野
高中生物學的知識點很多,涵蓋的領域也廣。學習生物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學習不能僅限于學習課本的內容,要充分利用多種資源來學習。教師除了教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外,還得教授學生課本以外的生物學知識,要讓學生“學以致用,把書讀活”。視頻資源是比較好的方式補充更多的課外知識。微課資源引入課堂輔助教學,生動直觀地呈現多維的畫面,而且內容豐富新穎,對比起平淡的文字、言語、黑板板書、圖片展示等效果要好很多,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微課資源提高教學針對性,高中生物教學中僅僅依靠生物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各種平臺上信息資源豐富,為高中生物教學資源建設提供了多樣化的渠道。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以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建立授課框架,然后通過新媒體搜索相關的素材、科技新聞、社會熱點等添加到教學內容中,不僅大大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對知識的實用性有更深的理解。其次,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構建教學資源平臺,新媒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即信息溝通及交流,學校可以在校內建立信息資源平臺,教師搜集或制作的優秀資源都可以上傳平臺,形成豐富的資源庫。另外,教師之間或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微課教學,交流和互動,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總之,微課資源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給課堂帶來了活力和樂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不是所有的視頻都能用于課堂教學,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微課資源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和手段,不能讓它完全代替教師的作用與地位。生物老師在生物理論課、實驗課、課外實踐使用微課資源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應用的原則,不能濫用微課資源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