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偉

RCEP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圖/XINHUA)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歷經8年“長跑”,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終于在11月15日正式簽署。媒體報道,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簽署RCEP,是地區國家以實際行動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步,對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穩定全球經濟具有標志性意義。
RCEP于2012年11月在第21屆東盟峰會上正式啟動。20世紀90年代后期,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東盟國家逐步認識到啟動新層次的合作、構筑全方位合作關系的重要性,并決定開展“外向型”經濟合作。
從2012年開始,歷經8年談判,特別是今年以來,RCEP各成員方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全面完成市場準入談判。作為一個現代、全面、高水平和互惠的協定,RCEP由序言、20個章節(主要包括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貿易救濟、服務貿易、投資、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等)以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自然人臨時移動承諾表組成。
RCEP是為21世紀國際貿易而設計的高質量、前瞻性的貿易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相比,RCEP的規則更加均衡,并專門針對中小企業、電子商務與貿易爭端的解決,同時為國際經濟合作、技術合作規定了共同的發展規則。對區域整體來說,RCEP包括了經濟的所有層面:貨物貿易、投資、技術合作、知識產權保護、原產地規則、爭端解決機制。RCEP采用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采用負面清單作出投資準入承諾,大大提升投資政策的透明度。此外,協定還納入了高水平的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章節,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需要。
RCEP之所以被視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潛力的區域自貿協定,是因為其覆蓋22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30%,有15個成員國。截至簽署時,RCEP涉及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所有的10個國家,以及其5個重要貿易伙伴,涵蓋東南亞、環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經濟體。數據表明,15個成員國2019年GDP規模達25.6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總量的29.3%,區域內貿易額10.4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7.4%,同時覆蓋全球兩個大市場,一個是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另一個是6億多人口的東盟市場。
RCEP是以發展中經濟體為中心的區域自貿協定。15個成員國縱跨南北半球兩大洲,RCEP成員有發達國家,有發展中國家,更有一些不發達國家,成員間經濟體制、發展水平、規模體量等差異巨大。RCEP協定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在貨物、服務和投資等市場準入和規則領域都實現了利益的平衡。此外,協定還給予不發達國家差別待遇,專門設置了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兩個章節,來幫助發展中成員加強能力建設,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共享RCEP成果。
RCEP立足于經濟,其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貿易。RCEP落地意味著在降低關稅壁壘上邁出更大步伐。RCEP各成員之間關稅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十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未來不排除更多稅目產品被納入零關稅范圍,市場空間也會更大。RCEP將促進區域內的投資,不管是準入行業還是準入的標準,都將迎來利好。從生產者角度看,關稅水平的降低、準入門檻的下降(對待外資更加平等,減少對本土企業的支持,增強區域內企業的公平競爭),將使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成本大幅減少,從而擴大企業的獲利空間。
RCEP的啟動,將極大地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貨品往來,各類海鮮、水產、果蔬、花木等貨品交易將大幅度增長。韓聯社報道稱,隨著RCEP的簽署,“韓國企業的外銷之路進一步拓寬”,韓國的汽車零部件、鋼鐵、石油化工、電器電子產業都將受益。《日本經濟新聞》也評論稱,“RCEP讓日本企業對中韓出口受益”。從消費者的角度看,RCEP的達成將使消費者可以用較低的支出享受到更加物美價廉的商品,增加消費者福利,從而更好地滿足各國消費者的需求。RCEP還將更好地促進區域內人員的流動。以旅游為例,各國即將出臺的相關配套政策,比如免簽、落地簽以及配套的旅游、餐飲等消費優惠等,會讓各國游客的出行更加便利,花費更低。
按照RCEP協議,中國和日本首次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實現歷史性突破。毫無疑問,RCEP以實際行動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將提振全球經濟的信心。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被完全控制之前,簽約國即以區域經濟整合為前提,共同開拓更大和更開放的市場,RCEP的簽署顯示了各國戰勝疫情、復蘇經濟的信心。
RCEP的簽訂向傾向保護主義的國家發出了強烈信號,讓全球看到亞太區域的國家支持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并且愿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促進區域經濟融合。英國《金融時報》發表長文認為,美國在特朗普主導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就置身于TPP和RCEP事外。特朗普政府2017年正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此后參與TPP談判的其他11國對原協定作出修改,于2019年簽署《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對此,新加坡金融服務集團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指出,RCEP和CPTPP的簽訂都應敲響美國的警鐘,讓美國意識到即使沒有它,亞太各個經濟體仍會在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前進。《金融時報》表示,“這就意味著,當亞洲制定自己的貿易規則時,歐盟和美國都沒有任何發言權”。
印度一開始與中、日、韓、澳、新一同被邀請參加RCEP。2019年11月的第三次RCEP領導人會議上,態度一變再變的印度在談判最后關頭宣布退出,決定不參與簽署RCEP,一度令協定擱置。當時,印度總理莫迪認為,在關稅、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等方面存在分歧,是印度決定不簽署RCEP的原因。
一年時間過去了,當RCEP協議敲定之際,東盟和多個國家領導人相繼對印度拋出橄欖枝,歡迎印度的加入。許多外媒在報道RCEP簽署時專門解釋了印度退出但仍然可以加入一事。11月12日,東盟領導人在與印度總理莫迪的峰會上表示,RCEP仍為印度“保留了開放的大門”。
澳大利亞方面在正式簽署RCEP后,迅速稱贊了協定,認為未來澳大利亞的企業和農民將從更好的出口機會中受益。澳大利亞貿易、旅游和投資部部長西蒙·伯明翰稱,“我們地區內部更大程度的開放,以及對價值鏈的更大整合,將使澳大利亞投資者和企業更容易在地區內開展業務,幫助澳大利亞繼續增長出口”。“澳大利亞致力于盡快全面批準RCEP,使澳大利亞農民、企業和投資者能夠開始享受該協議的好處”。
根據RCEP的規定,協定生效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準,其中至少要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目前,協定已經簽署,接下來RCEP各成員國將各自履行國內法律審批程序,努力推動協定早日生效實施。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