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英/何茜 (太原師范學院)
藝術點綴生活,生活還原藝術。生活就像茫茫大海,藝術就像點點星辰,給迷途的人以方向,給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姿色。現在音樂已經變得隨處可見,鋼琴演奏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國內外現今關于此類應激性的研究,有著眼于生理和心理,也有立足于兩者綜合的類別。本文通過結合作品實例來探究鋼琴演奏心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鋼琴演奏中的應激反應可能給演奏者帶來或好或壞的影響,但它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只能通過大量的練習減少負面的應激反應,或者調整心態使其情況好轉。
應激反應是人體遇到危險時會出現的一種反應,作用于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條件下。人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大腦皮層會調節相關器官進入工作,腎上腺會大量分泌激素以供身體運轉需要。當生物體遇到環境的轉變都會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
進行鋼琴演奏的場合一般是音樂廳或者大教室,當環境變化之后,聲學回響、琴鍵的力度都會隨之變化,易出現的應激反應表現為:手指僵化,大腦瞬間空白,這類情況。此時能迅速的調整自己進入樂曲的狀態就尤為重要了。
每當上臺演奏的時候出問題的大多數都是平時在練習中很少去關注,一帶而過的,且又是技巧性較強的部分。例如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第三樂章中的一段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就很容易出現錯誤,需要大量的練習。

在應對技巧方面的應激反應依賴于在課下大量的練習來過渡,這樣一般都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在應激反應的作用下,在鋼琴演奏的時候碰錯音,速度不均勻是很常見的情況。也有一部分情況會出現臨時忘譜的狀態。例如在“暴風雨”奏鳴曲第三樂章從59小節起到90小節左手是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中間右手有八分休止的介入這里速度要保持穩定,左手也要大量練習防止碰錯音。
人體產生一系列的應激反應是通過由大腦發出指令來刺激全身的器官神經做出相應的反饋來實現的。通常來說,一個饑餓的人若是聽到過喜過悲的事情或是遇到危急的情況就會暫時的忘記饑餓,這時候,就屬于一種大腦調節的應激反應,它會調節身體機能以適應短時高強度的工作。
鋼琴演奏的應激反應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心跳加速,血糖升高,興奮的反應。這些情緒會導致我們在演奏過程中出現或好或壞的狀態。另外,在演奏之前通常會出現生理調節困難期和轉變期,這段時間最好使自己平靜下來盡快的適應。演奏中的應激反應的造成因素有很多,這與人的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的心理教育和適應能力有很大的關系。先天的遺傳給了我們特殊的能力去做出應激反應。換言之,有些人神經較為敏感,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反之有些人則不易被影響。后天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方式同樣,從這一點來看,先天遺傳固然重要,后天的改變則更容易習得。
心理的應激反應來自于大腦皮層對心理的暗示,具體在鋼琴演奏中體現在場所的變化,自我評價,以及聽覺對比暗示。
鋼琴與小器樂不同,鋼琴由于體積較大一般不能攜帶,因此鋼琴的演奏者必須要適應不同鋼琴的琴鍵力度,從這一點上,本人認為平常練習力度較大的鋼琴更有優勢,因為這樣可以很快適應不同力度的鋼琴。當然,彈奏立式或者三角鋼琴對演奏者也會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其次,自我評價也非常重要,上臺彈奏之前首先要給自己自信的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上臺開始演奏之后,通過聽覺給予自己反饋,是常見的應激反應。
在鋼琴演奏的前期,有很多行為和思想活動是相互聯系來表現的。比如,演奏前期準備的時間出現手指變涼,手心冒汗這些情況。如果不能很好的應對,使手指活動起來,手指的靈敏度足夠彈琴,就會對演奏效果有不利的影響。
在目前的研究進程中,在不改變神經元特性的情況下,應激反應是可以有所減少的。這需要科學有效的練琴方法,以及多次的上臺經驗來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來有所規避。
為了緩解應激反應給演奏者帶來的不利影響,這里提出一些解決方法。要減輕鋼琴演奏中的應激反應。首先明白什么是鋼琴演奏,波蘭著名的鋼琴家約·霍夫曼說過:“彈一首樂曲就像讀一本書一樣,首先要把自己感動,使自己相信,這樣講述出來的情節才能觸動到其他人”。因此,想要使得鋼琴演奏取得較大的提升,并不是短期之內可以實現的,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取得較大的進展。在“暴風雨”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中樂譜從242小節到270小節左右彈奏的音區跨度較大并且力度在f-sf之間轉換,應多練習左右手的配合來減輕演奏中的應激反應。
其次,對鋼琴中的應激反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是必要的。應激反應是鋼琴演奏中的一種正常的現象。我們只能試圖減少,并不能夠完全避免。此外,應激反應對我們的演奏技術的提高有促進的作用。有名言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應激反應可以提高我們應對突發情況的水平,從而豐富我們的演奏經驗,為提高自己的演奏能力給予更好的指導。
1、為了對緩解演奏中的應激反應帶來的負面影響,可以以教師的角度來給學生從始至終的一種應激性的教學滲透,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演奏中的應激反應構建一個較為感性理解,以致真正遇到了應激反應之后不至于無計可施。在鋼琴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日常考試方法,情景的一個滲透來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方法可以包括上臺之后的對呼吸,座椅的調整,以及樂曲記憶的辦法。也可以通過提前走臺,適應演奏的感覺,調整心理以適應應激反應。
2、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演奏者進行情感方面的引導,培養自信的態度是很必要的。對此,前蘇聯著名鋼琴教育家涅高茲講,自信是放松的基礎。①但這種自信要通過大量的練習精煉來獲得。自信對于一個人不論是生活中還是在鋼琴表演藝術中都是極其重要的。應當注意的是,應通過大量對難句的練習,大量肌肉和腦力的記憶來提高自信降低演奏中的應激反應發生的概率。教師應向學生傳遞這方面的情感訴求,增加自信,從容應對演奏。
3、培養優良的練琴習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練琴習慣要從小,從細節抓起。拿到一首新作品,練習時不要只做到音符節奏速度這些基本要素的正確,而是要把譜面上的所有力度表情記號盡可能表現出來,這樣一次性的連貫進行,可使記憶更加深刻,削弱應激反應的影響。
4、鋼琴演奏中的背譜是必要的一個步驟。記憶的清晰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后上臺演奏的效果。在心理學中可分為兩個層面,有意識記憶和無意識記憶。通常的背譜是從識譜彈奏時就開始,因此在隨后的全曲彈奏過程中一般來說那些無意識記憶就是往往平時沒有特別注意記憶的部分會出問題,這是在演奏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應激反應。其次運用聽覺記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們為了減輕這種應激反應造成的不利影響,不要忽略作品的每一個部分,全曲分部分來精練是有必要的。
5、演奏者對其自身的心理調節尤其關鍵。培養一種豁達果斷的生活態度是重要的,遇到挫折錯誤不要灰心,要以學習的態度來面對每次的練習,訓練自身的心理應激能力,并果斷做出反應。在每一個練琴的日子里,學會培養對于其他社會現象的心理抵抗能力。
最后可以通過飲用一些溫和的飲料來穩定心率,使自身穩定下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鋼琴演奏歸結起來可以通過清晰敏捷的樂思和純熟的技巧加以展示,換句話說,就是大腦的敏感快速的樂思與準確快速的手指之間的結合。這是無數鋼琴演奏想要表達的效果。也是降低鋼琴演奏應激性的一種有效的途徑。為了使這種效果表現的更加顯著,可以根據各個曲子的風格,類型或者個人的基本功和手指能力的強弱來選擇彈奏之前的活動手指練習的時間長短。在演奏的過程中,應當使大腦的反應跟得上手指的速度,或者超前于手指。敏感快速發展的樂思與我們平常刻苦的練習是分不開的,所謂:彈一百遍和彈一萬遍的效果是不同的。良好快速發展的樂思也離不開對作品表達的渴求,當彈奏之前要把音樂形象注入自己的情緒里,就是所謂的“帶著情緒去彈琴”。
正如鋼琴演奏中的技巧練習一樣,鋼琴中的應激反應也是要練習的。個人認為,應激反應的練習,應當在熟練掌握技巧和樂思之后進行,并且應該給予自己勝利的信心,認為自己可以完成。
應激反應的訓練可以根據時間地點為轉移。不同的鋼琴,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緒等,都可以讓自身加快適應。但不可因此而過度在意,保持積極的態度,盡力就好。例如可以在練琴的時候想象身邊有很多老師,提前對情形有所感知,就不至于有太壞的結果。同樣,關于應激性的應對在其他學科領域也同樣適用。其次家庭的情況,以及個人性格的發展,對應激反應的表現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本人在實際練習“暴風雨”第三樂章時有切身的體驗。緩解鋼琴演奏中的應激反應說到底還是要勤加練習,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以段為單位逐個部分,段落去練習,不要忽略每個看似沒有問題的音符。緩解應激反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通過多次上臺演奏,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從而使自己演奏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在鋼琴演奏中,加強對應激反應的訓練是鋼琴演奏中的一個密不可分的話題。應激反應能力是作為一名鋼琴演奏者重要的能力,會影響鋼琴演奏的整體發揮。當然,這并不排斥演奏者平常對于技巧的反復練習。技巧和樂思是彈琴的硬實力,而上臺的應激反應就是軟實力,一場完美的演奏有賴于兩者的有機結合。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使鋼琴音樂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注釋:
① 涅高茲.論鋼琴表演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