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一個養雞產業大國,蛋雞約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肉雞約占世界總量的五分之一,由此可知以養雞為代表的產業,已發展成為我國現代畜牧業的標志產業。因此,筆者從雞細菌性疾病、雞呼吸道疾病、雞營養代謝病和雞寄生蟲病的防治四個方面分析了飼養管理對防治雞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雞病防治的飼養管理措施。
1.1 雞細菌性疾病的防治細菌性疾病是雞的常見病,一般是由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引起的。有許多養殖戶因為雞舍通風系統不良、雞只飼養密度過大或者是對雞飼喂的飼料被細菌污染等原因,導致雞患細菌性疾病,所以加強雞的飼養管理工作不僅有助于雞細菌性疾病的防治,還有助于雞的生長和繁殖。養殖戶飼養管理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雞舍的建筑情況和雞的養殖數量,合理的分配雞只和雞舍,有助于避免雞的養殖密度過大。2)加強雞舍通風循環系統的建設,并及時關注雞只對雞舍通風后環境的舒適度。3)加強雞舍的清潔和消毒工作,保障雞的環境衛生,以此破壞細菌的生長環境。

1.2 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當雞處于寒冷等溫度不良的飼養環境中時,病原微生物進入雞的呼吸道,會使雞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損傷,降低雞呼吸道系統的抵抗能力,而雞抗病能力的降低會使環境中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易于侵染雞的機體,進而導致雞染上雞呼吸道疾病。一些養殖規模大、養殖環境好的養雞場,由于擁有較高抗體水平也能夠有效的防止雞呼吸道疾病典型癥狀的出現,但不能抑制雞呼吸道疾病非典型癥狀的出現,雞呈亞健康狀態。如養殖戶對雞只接種了合適的雞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但雞只飼養在通風系統不良、保溫效果不好的環境中,仍可會使雞只感染上雞呼吸道疾病。因此,為了防止雞只染上雞呼吸道疾病,養殖戶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保證雞只的生長和繁殖,最大限度的降低雞呼吸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1.3 雞營養代謝病的防治雞營養代謝病是雞養殖過程中的一種易發生的疾病。有研究表明,雞營養代謝病與養殖戶的飼養管理工作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如在雞的飼養過程中不能夠保證雞舍內的通風系統良好、飼料營養搭配合理等,就會容易的引發雞營養代謝病(痛風、水腫)的發生。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對雞舍內的通風系統進行完善,確保雞舍的通風良好,并保障雞飼料的營養均衡搭配。
1.4 雞寄生蟲病的防治雞寄生蟲病的發生大都是由于養殖戶對雞只的飼養管理不完善,導致雞食用或飲用中混入老鼠、蒼蠅和甲蟲等攜帶寄生蟲卵囊污染的飼料或飲用水。如在秋季時,庫蠓會叮咬雞只,從而造成雞白冠病的發生傳播,而當前防治雞白冠病的主要措施就是控制庫蠓進入雞舍,并采用強效的殺蟲劑對雞舍進行全面的消殺,從而降低雞白冠病的發生。
為了雞病能夠得到有效的防控,養殖戶可通過加強雞舍的日常清理工作和消殺工作,并將雞舍、雞只、飼養人員和飼養設施等進行管理,采取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在雞只的飼養管理過程中,必須保證雞舍通風系統的完善和全階段的正常運轉;保證雞飼料階段營養配方的均衡;做好種蛋收集、存放和孵化過程的管理工作;不同生長階段的雞只應進行分群處理,以防成年雞帶有的寄生蟲對雛雞造成感染,如雛雞球蟲病;加強雞糞便的清除工作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可通過集中堆放發酵、工廠化收集加工等方式,將雞糞便中含有的寄生蟲蟲卵囊有效的殺滅。
飼養管理工作的實施是雞病的防治環節中重要的一個環節。養殖戶只有加強雞養殖過程中的飼養管理工作,一方面可有效防止雞各種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雞重大疫病的暴發。因此,進一步的優化飼養管理技術不僅能進一步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且可進一步推進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但是這不僅給養殖戶在雞的養殖中增加了一定的經濟成本,而且還需要養殖戶具有更高的養殖技術和飼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