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

工作人員為一架海南航空公司的客機除冰。圖/IC
傳言多日的海航“被接管”一事終于落下了第二只靴子。2月29日,海航集團宣布,海南省政府牽頭成立了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將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
這與海航將被三大航空公司分拆的傳言不同,海航也不認為省政府工作組進駐的行為是“接管”。海航董事會進行了重組,工作組組長顧剛、常務副組長任清華進入董事會,陳峰繼續擔任董事長。
海航集團的公告稱,“本次海航集團管理層結構調整,不涉及海航集團實際控制權的變化,且不會對日常生產經營造成影響。”
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似乎是對海航最為有利的一種安排,在大的格局尤其是控制權沒有變化的同時,引進了海南省政府這個靠譜的外援。省政府的介入,一方面給市場吃下定心丸,為海航接下來的調整贏取了可貴的空間,另一方面,省政府很可能帶來了或會幫助協調一攬子救助措施,包括海航當下最需要的流動性資金。
但海航的問題,已冰凍三尺,非一針可見療效。事實上,在過去的兩年,尤其是王健意外去世陳峰重新走上前臺后,海航一直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自救,但效果不彰。海航集團最近一期的財務報告是2019年中期報告。根據該報告,在已經出售3000多億非核心資產的情況下,該集團資產負債率不降反升,達到72%,總負債達到了7067億元,其凈資產下滑速度比負債下滑速度快了7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海航在2017年中國對海外投資進行調控之前進行的大規模擴張,尤其是跨界收購,其消化得并不好,這些資產到了海航手里以后,沒有帶來盈利,卻帶來了大量虧損,沒有帶來規模收益,反而成為了負擔。
從上述報告可以看出,在非主業已經被大量出售的情況下,航空運輸仍在海航的收入結構中占比很小,僅占10%。而其非主業都有較大的虧損:海航科技2019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為-7500萬元至-4500萬元;商貿物流板塊的供銷大集預計虧損10億至19.5億元。
所以,對非主業資產的出售,雖在主觀上情非得已,但在效果上算是一種止損。陳峰說:“好多事是我們干不了的,我們卻錯誤地認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可以干、什么都可以把控,結果是自己很愚蠢。”
聯合工作組進駐后,工作的方向還是可以想見:一為還債,二為發展。前者通過繼續出售非主業實現,而海航要發展,在當前尤其是疫情未了的形勢下,可能需要海南省政府輸入一定的流動性資金。
通告在描述工作組定位時用了兩個詞,一是“全面協助”,二是“全力推進”,前者確認了海航在這一過程中仍然處于主體地位,是為內力;后者意味著省政府或會從中牽針引線,資源整合,是為外援。
但海南省能為海航提供多大的幫助,尚且存疑。2019年,海南省一般預算收入為814.1億元,僅相當于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總負債的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