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鵬
股骨干骨折是由于外界暴力所導致,多由撞擊、輾壓、重物砸傷所致損傷,骨折類型大多為粉碎性骨折,碟形骨折或橫行骨折[1]。骨折會出現移位,導致軟組織受傷,會出現腫脹、疼痛、血壓下降、肢體功能異常、活動受限等,臨床表現嚴重患者會發生休克,如不及時治療,會出現生命安全[2]。對股骨干骨折的治療方法有持續牽引,鋼板內固定術以及髓內針固定等,鋼板內固定手術是臨床常用方法,但手術后內固定時間長,術后患者疼痛明顯,患者長期不敢活動,容易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不利于患者機體的恢復,髓內針固定治療具有對患者損傷小,固定牢固,并發癥發生率低的優勢[3]。本文探討髓內針與鋼板固定治療股骨干骨折的臨床療效,選取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98 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擴髓髓內針固定和鎖定骨板內固定治療,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與觀察,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 年11 月~2018 年11 月骨外科收治的98 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9 例。研究組男30 例,女19 例;年齡19~70 歲,平均年齡(36.1±11.3)歲;左側骨折20 例,右側骨折29 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6 例,高空墜落傷12 例,砸傷4例,摔傷17例。對照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20~68歲,平均年齡(37.2±10.3)歲;左側骨折24 例,右側骨折25 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傷18 例,高空墜落傷13 例,砸傷5 例,摔傷13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下,在大腿外側,以骨折處為中心做一長約10~15 cm 縱形切口,將骨折端和骨膜充分暴露,將骨折復位,置入合適規格的接骨板,應用1 枚拉力螺釘在骨折近端的釘孔處進行鋼板固定,應用C 臂機指引,對骨折復位,行帶鎖螺釘固定骨折遠近端的接骨板。術后放置引流管,手術后1~3 d 拔除引流管,術后7 d 進行股四頭肌收縮運動以及膝關節伸屈活動,逐漸過渡部分負重,完全負重練習。
1.2.2 研究組 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在X 線透視機下牽引,將骨折復位,在股骨大轉子上大約6 cm 處做一切口,沿髓腔用擴髓器進行擴髓,選擇合適的髓內釘放入骨髓,于大轉子處1 cm 處留針尾,定位準確后固定遠端鎖骨釘,再固定近端鎖骨釘。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治療后斷端對位對線良好,骨折完全愈合,肢體功能全部恢復;好轉:經治療后骨折對位對線有偏移,但滿意,骨折處基本愈合,肢體功能基本正常;未愈:骨折對位對線差,未愈合,肢體功能受限。治療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②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手術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時間。③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傷口感染、骨不連、內固定物斷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9%高于對照組的7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66.32±10.70)min、骨折愈合時間(3.00±0.40)個月、手術切口(5.90±1.20)cm 均短于對照組的(98.75±20.10)min、(4.01±1.30)個月、(15.20±3.10)cm,術中出血量(207.30±100.10)ml、術后引流量(37.65±10.17)ml 均少于對照組的(277.30±104.10)、(54.50±12.70)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0%低于對照組的1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轉子到股骨髁上之間所發生的骨折,股骨干骨折屬臨床多發骨折,大約占人身體骨折的6%左右,多發于青壯年,常伴有廣泛組織損傷,內臟器官損傷[4]。股骨干是人體最重要的負重骨骼,股骨干骨折是由直接暴力或間接暴力所引起,骨折后患者容易出現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從而危及患者生命,對股骨干骨折的治療方法眾多,有持續牽引、鋼板內固定、髓內針內固定等,股骨干骨折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案是保證此類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5]。臨床常應用手術切開后聯合復位接骨板內固定手術,此手術因為固定時間較長,手術后患者疼痛明顯,術后膝關節易發生功能障礙,因此不利于患者的康復,為研究髓內針對股骨干骨折的治療效果,本院對98 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進行觀察與研究,分別應用擴髓髓內針固定與鎖定接骨板內固定治療,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9%高于對照組的7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骨折愈合時間、手術切口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低于對照組的1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結果與孫勇[6]研究結果相一致,髓內針固定有明顯的優勢,能均勻分布作用力在骨干中軸,減少了變形,彎折率;能減低骨折斷端的承受力,能促進愈合;患者手術中出血量小,創傷小,對骨膜損傷小;固定牢固,能早期讓患者進行負重訓練,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7,8]。
綜上所述,應用髓內針固定的方法治療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術中損傷,能促進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能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促進了患者的早期康復,適宜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