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華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指眼壓的持續或間歇性增加[1],主要表現為瞳孔阻滯、房角關閉、眼壓升高,持續的高眼壓會損傷眼部組織的各個部位和視功能,導致視盤凹陷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而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臨床以眼球脹痛和視力下降為主要表現,促進視力恢復是治療的主要目的,與超聲乳化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相比,手術過程增加房角分離術,能夠使房角部分和全部開放,增加房水引流,降低眼壓,因其術后眼壓降低好,患者恢復較好,臨床醫師以及眼科界都對此表示認同[2]。本研究分析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 年2 月~2018 年8 月收治的109 例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聯合組(55 例)和對照組(54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治療。表面麻醉,碘伏鹽水稀釋液沖洗結膜囊,碘伏常規消毒,鋪無菌洞巾,置開瞼器于術眼,術眼2 點位置透明角膜處行側切口入前房,前房注入粘彈劑,透明角膜緣10~11點處透明角膜切口,長約3 mm,隧道入前房,環形撕囊,水分離,超聲乳化核,注吸皮質,囊內注入粘彈劑,囊內植入人工晶體,注吸粘彈劑,水化密閉角膜切口。
1.2.2 聯合組 采用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術前準備進行散瞳處理,臨床常選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陽興齊眼藥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準字H20055546),結膜表面麻醉,選取顳側將穿刺刀傾斜15°做2.8 mm 的側切口,推注粘彈劑入前房,環形撕囊,水分離,超聲乳化核,注吸皮質,囊內注入粘彈劑,參照對照組囊內植入人工晶體,同時虹膜根部大量粘彈劑注入,用拋光針輕壓虹膜根部分離房角,I/A 頭進入前房靠近房角,利用灌注液沖刷房角,最后清除殘留粘彈劑。所有患者均于術后3 d、1 個月及6 個月至醫院進行復診。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情況、眼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患者入院后記錄術前視力,并在手術結束后進行視力測試。0.3~0.5、>0.5 為最佳矯正度數。②記錄患者手術前及手術7、30、90、150 d后眼壓情況。③記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情況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最佳矯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最佳矯正率均高于本組手術前,且聯合組患者最佳矯正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7、30、90、150 d,聯合組患者眼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比較(,mm Hg)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眼壓比較(,mm Hg)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11/55),低于對照組的75.93%(4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青光眼是一種以視乳頭萎縮和下陷、視野缺損和視力喪失為特征的疾病[3-6],此病的發生是因為解剖結構異常,虹膜與小梁網互相粘連,導致房水流出的通道不暢通,從而發生房角閉塞,眼壓升高,而晶狀體是一個導致瞳阻滯、房角關閉的重要因素,晶狀體結構的增厚及方位改變引起瞳孔阻滯,虹膜前膨脹增強,眼內壓升高。臨床上白內障合并青光眼可為原發性開角型和閉角型兩種類型,病情進展迅速,需手術治療,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出現失明的幾率[7],白內障合并閉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發病機制為晶狀體迅速膨脹,患眼瞳孔阻滯,前房壓力增大。近年來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和房角分離術已成為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常用的手術方法,此技術對患者的眼部損傷能降低到最小,精確分離房角粘連區域,引流房水,降低眼內壓,手術用時短,安全性更高,摘除的晶狀體對眼內虹膜功能未產生影響,通過在前囊內植入人工晶體,增加前房深度,改善患者眼內壓增高的臨床癥狀,在患者后期視力恢復時優勢更明顯[8]。
對于患有白內障的青光眼患者,如果僅單獨進行過濾手術以降低眼壓,則會因手術引起的損傷、術后炎癥和眼壓波動等因素,導致白內障惡化。同時,增加的鏡片厚度和惡性青光眼、淺前房等疾病的并發癥迫使患者進行二次手術,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傷害。在這項研究中,鞏膜瓣未用于聯合手術,而是直接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取代,非常方便。組織損傷也減少,微創,有利于維持過濾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本研究通過觀察手術前后最佳矯正視力及眼壓,結果顯示:手術前,兩組患者最佳矯正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最佳矯正率均高于本組手術前,且聯合組患者最佳矯正率72.73%高于對照組的1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前,兩組患者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7、30、90、150 d,聯合組患者眼壓分別為(13.40±3.15)、(18.42±3.21)、(17.55±3.28)、(18.34±3.81)mm Hg,均低于對照組的(19.51±3.64)、(22.51±3.25)、(19.47±3.64)、(24.61±3.67)mm Hg,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0.00%(11/55),低于對照組的75.93%(4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應用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術、人工晶體植入術聯合房角分離術治療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優勢明顯,對患者的視力恢復、眼壓降低、眼壓穩定療效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