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冰潔 張仲寅 陳超 蒼愛軍
支氣管哮喘作為氣道炎癥之一,其特征主要表現為肺大細胞浸潤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會對患者的Th2 細胞造成激活,合并呈現出支氣管痙攣癥狀,導致自身氣道反應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加。臨床主要表現為氣急、反復發作性喘息、咳嗽以及胸悶等,于清晨以及夜間發作頻率較高[1]。諸多患者能夠做到經治療緩解或者自行緩解,對患者治療期間主要選擇支氣管擴張劑進行治療,以將支氣管痙攣加以緩解,可以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的應用較為常見[2]。對于哮喘疾病的病理生理因素進行分析,主要集中于氣道炎癥方面,對此,針對哮喘治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獲得廣泛應用[3]。本次研究分析支氣管哮喘患者探析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的應用可行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108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按數字奇偶法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54 例。治療組女20 例,男34 例;年齡23~66 歲,平均年齡(35.95±10.12)歲;病程2 個月~4 年,平均病程(1.55±1.02)年。對照組女21 例,男33 例;年齡25~67 歲,平均年齡(35.99±10.33)歲;病程3 個月~5 年,平均病程(1.59±1.14)年。納入標準:患者均為急性期就診,并且發病時間<5 d;入院前2 個月,未選擇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排除標準:表現出吸入藥物過敏的現象;患有肝肺等系列并發癥。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對所有患者展開茶堿、全身糖皮質激素以及抗過敏治療。如果患者伴有呼吸道感染出現,則對應實施抗感染治療,在患者癥狀表現平穩后,采用全身糖皮質激素對患者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氟替卡松進行治療:2 次/d,1 吸(250 μg)/次。治療組采用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進行治療:2 次/d,1 吸(250 μg 氟替卡松+50 μg 沙美特羅)/次。兩組均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各肺功能指標(PEF、FVC、MMEF、FEV1)水平。治療效果判定標準[4]:顯效:患者日間未表現出系列癥狀,不需要選擇β2受體激動劑進行治療,未表現出哮喘加重的現象,夜間未表現出憋醒現象,不需要實施急診,患者晨間PEF 水平>預計值80%;好轉:患者日間癥狀頻率≤2 d/周,夜間未表現出哮喘加重的現象,急救用β2受體激動劑頻率≤2 次/d,不需要實施急診,患者晨間PEF 水平>預計值80%;無效:患者日間癥狀頻率>2 d/周,夜間表現出憋醒以及哮喘加重的現象,急救用β2受體激動劑頻率>2 次/d,需要實施急診,患者晨間PEF 水平<預計值80%。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高于對照組的75.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組PEF、FEV1、MMEF、FVC分別為(4.95±0.95)L/s、(0.97±0.21)L、(0.81±0.16)L/s、(1.51±0.95)L,均高于對照組的(3.77±0.85)L/s、(0.50±0.13)L、(0.50±0.18)L/s、(1.09±0.89)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支氣管哮喘作為慢性疾病之一,臨床發病具有顯著性特點。臨床針對支氣管哮喘治療主要包括解除平滑肌痙攣,抑制炎癥反應,在此治療過程中,抗炎治療獲得廣泛應用[5]。同全身用藥進行比較,吸入療法的采用能夠將局部藥物水平顯著增加,使得不良反應發生充分減少,所以針對哮喘治療,吸入療法屬于主要用藥方法。沙美特羅作為新型支氣管擴張藥之一,其能夠對β2腎上腺素受體選擇性作用,使得患者支氣管平滑肌獲得擴張,對哮喘發作進行控制,呈現出肺外作用小、作用持續時間長以及耐受性好等一系列優點,對哮喘患者夜間發作能夠有效控制[6-9]。丙酸氟替卡松作為糖皮質激素之一,采用推薦劑量吸入治療能夠確保強大抗炎作用于患者肺內產生,從而將哮喘癥狀減輕;并且可以充分避免全身性皮質激素不良反應。而對于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而言,其包括丙酸氟替卡松以及沙美特羅兩種藥物,可以對哮喘不同環節進行作用,兼具解痙以及抗炎功效[10-15],最終顯著提升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30%,高于對照組的75.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PEF、FVC、MMEF、FEV1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的有效應用,可以充分發揮支氣管擴張、抗炎、解痙等作用,并且其包括的兩種藥物之間可以做到療效互補,顯著減少用藥次數,顯著提升支氣管哮喘患者依從性,對于支氣管哮喘的臨床治療可以做到積極配合,從而獲得上述結果,系列哮喘病癥表現獲得確切改善,預后水平得以明顯提升,可充分說明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應用于支氣管哮喘治療中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沙美特羅氟替卡松粉吸入劑的有效應用,可使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明顯改善,獲得確切療效,最終實現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有效預后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