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俊
【摘 ? ?要】黨報等主流媒體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發揮著重要的輿論引導作用,擔負著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馬鞍山日報社始終牢記職責,發揮地方主流媒體功能,積極搭建平臺,創新宣傳形式、傳播方式,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宣傳者、推動者,不斷提升宣傳效果。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媒體責任;搭建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讓社會主義道德的陽光溫暖人間,讓文明的雨露滋潤社會,為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在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主流媒體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馬鞍山日報社自覺承擔起地方黨報的責任,積極搭建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與日常工作相結合,與日常報道相結合,將“大道理”轉化為“好故事”,將“大主題”轉化為“小行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時可學習、處處可行動、人人可踐行。
一、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是新聞工作者光榮而神圣的使命。馬鞍山日報社通過深入開展專題學習、“走轉改”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教育引導職工講政治導向,講文化品位,講社會正氣,積極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
一是加強學習,增強自覺。新聞媒體承擔著引領社會風尚、推動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理應先學一步、多學一些、學深一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好、闡釋好、傳播好,帶動全社會踐行。馬鞍山日報社歷來高度重視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兩手抓、兩促進。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黨小組學習、黨支部學習重要內容,以黨建強作風、以作風促工作。2018年下半年以來,馬鞍山日報社將每周五固定為學習日,邀請專家學者、報社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工開展講座,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講授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講授媒體融合發展先進經驗,打造政治堅定、作風優良、業務精湛的新聞工作者隊伍。
二是深入基層,服務人民。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的同時,馬鞍山日報社還堅持將其外化于行,扎實推進“走轉改”,不斷提升采編人員“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水平。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馬鞍山日報社每年采寫的帶有溫度、帶有熱度、帶有泥土氣息的稿件達4000余篇,生動反映了全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的新成就,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為馬鞍山建設“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凝聚了強大合力。
三是樹立典型,做好示范。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踐行,核心在行動。馬鞍山日報社編輯劉志文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2015年7月,他幫助一名身染重病的印度男孩獲得重生,成為我國向印度人捐獻造血干細胞第一人,并先后獲評“安徽好人” “中國好人”。馬鞍山日報社順勢而為,聯合市文明辦、市直機關工委,于2015年8月7日成立“劉志文志愿者服務隊”,138名新聞工作者自愿加入,成為首批成員。此舉在全社會進一步掀起傳播志愿服務精神的熱潮。有數量才有規模,有規模才有聲勢,有聲勢才有影響。馬鞍山日報社還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服務內容,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進來。
二、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馬鞍山日報社牢牢把握這一方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寓于鮮活的新聞、寓于靈動的圖片,讓老百姓看得懂、喜歡看,在潛移默化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廣大人民心中。
一是做活公益廣告,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深入人心。公益廣告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年來,馬鞍山日報社在設計、發布公益廣告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與全國重大主題宣傳、全市重點工作宣傳等有機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變成一幅幅圖片,讓廣大群眾在欣賞美、看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接受教育。近三年來,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每年刊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100多個整版,增強了廣大群眾的認同感和歸屬感。2018年,馬鞍山日報社以全市涌現的各級好人為素材,設計發布的“建設崇德向善城市 彰顯馬鞍山文明的高度和底蘊”的系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還被市文明辦作為“藍本”在全市推廣。
二是開設宣傳專欄,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接地氣。挖掘好、宣傳好身邊先進典型,讓身邊的先進典型活起來,才能形成人人學先進、后進趕先進、先進更先進的氛圍;把身邊的先進典型“立”起來,學習有方向、看齊有標桿,才會有在學習中趕超、在超越中奮進的比學趕超氣場。多年來,緊緊圍繞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分別開設“文明之歌”“文明城市”等專欄,聚焦身邊先進典型,以模范引領、榜樣帶動,引領社會文明新風尚。近三年來,兩報每年刊登先進典型人物稿件近200篇,挖掘樹立了一批可敬可學的先進典型。2019年9月,和縣烏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葉連平當選助人為樂類全國道德模范,還有一批先進典型被評為“中國好人”“安徽好人”“馬鞍山好人”,1300多個志愿組織、10余萬名志愿者以“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為己任,成為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主力軍。
三是推進媒體融合,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具滲透力。隨著傳播格局的變化,馬鞍山日報社搶抓媒體融合機遇,一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媒體報道,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堅持移動優先,第一時間在微信、微博和“馬上”客戶端發布消息,馬鞍山日報、皖江晚報于第二天推出深度報道,并配發相對應的二維碼,讓讀者在閱讀報紙的同時,通過手機掃碼還可以回看更多的精彩報道。2019年9月5日,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名單一公布,馬鞍山發布微信及時將葉連平老師當選的消息推出,閱讀量很快達到1萬+。第二天,馬鞍山日報推出了消息和葉連平事跡深度報道,并配發了公益廣告,形成了全方位、多形式、立體化報道,此組報道在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三、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動者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加強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馬鞍山日報社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做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動者,通過參辦“益起來”馬鞍山志愿服務移動平臺、“職工溫馨驛站”等,有力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和民眾文明素養,更打造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精神文明建設品牌。
一是精心運維平臺,不斷壯大“朋友圈”。飲水難、熱飯難、歇腳難一直是困擾戶外一線職工的一道道難題,2014年7月,皖江晚報社聯合市總工會、市文明辦,共同發起了“職工溫馨驛站”志愿項目。為順應“互聯網+”新趨勢,進一步創新志愿服務工作方式方法,2017年4月28日,由馬鞍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馬鞍山日報社聯手打造的“益起來”馬鞍山志愿服務移動平臺正式上線。在“職工溫馨驛站”建設維護過程中,皖江晚報社對站點建設進行持續關注,及時將各站點的好做法、感人事跡等挖掘報道出來。在媒體的助力下,全市共建立“職工溫馨驛站”近300個(含100個共建環衛休息點),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驛站服務網。“益起來”平臺上線以來,馬鞍山日報社充分發揮優勢,廣泛組織活動,加大宣傳力度,讓平臺的品牌號召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2019年1月10日,“因愛同行”2018網絡公益年度總結發布活動中,“益起來”平臺獲評為2018網絡公益年度優秀傳播項目,也是我省唯一獲獎的項目。2019年4月18日,在網聚新時代 奮斗新征程——安徽省網絡正能量活動總結推進會上,“益起來”平臺榮獲2018安徽網絡公益年度典型優秀獎。隨著品牌的叫響,志愿服務的“朋友圈”也在不斷壯大。
二是廣泛開展活動,搭建志愿“好幫手”。“益起來”平臺上線以來,馬鞍山日報社精心謀劃,先后開展了“益起來”·愛心專車送考等活動數十場。2018年3月5日,以“益起來”平臺為依托,我省首個志愿服務中心——馬鞍山市志愿服務中心正式揭牌,讓全市10萬余名注冊志愿者有了屬于自己的“家”。截至目前,通過“益起來”平臺發起的志愿服務活動達2000余場(次),受助者達1萬余人。與“益起來”平臺進行聯動, “職工溫馨驛站”組織志愿者走進驛站或戶外工作者工作場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影響力日趨增強,先后獲得安徽省十佳志愿服務典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展示文明“新窗口”。公益離不開宣傳,馬鞍山日報社通過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跟蹤報道以及對先進典型的深度報道,講述奉獻故事,展現志愿風采,從而吸引更多市民投身公益、行使善舉。 “益起來”平臺上線以來,馬鞍山日報社共發布“益起來”相關稿件600多篇、整版宣傳近200個,講述了眾多發生在一江兩岸的文明故事,挖掘出一批志愿服務先進典型;“職工溫馨驛站”成立以來,皖江晚報社共推出相關報道400多篇,整版宣傳50多個,進一步營造了“人人爭當志愿者、全民爭創文明城”的濃厚氛圍。
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流媒體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馬鞍山日報社將充分利用好自身平臺,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等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作者單位:馬鞍山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